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橋河岔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橋河岔鄉,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地處米脂縣東部,東與桃鎮相連,西南與十里舖鄉、楊家溝鎮相鄰,西與銀州街道為界,北與印斗鎮接壤。轄區內東西最大距離14.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8千米,總面積74平方千米。[1]

截至2014年10月,橋河岔鄉下轄25個行政村。2011年,橋河岔鄉總人口13432人,農業總產值達到4309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0.09億元。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橋河岔鄉,併入印斗鎮。

中文名:橋河岔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

地理位置:米脂縣東部

面 積:74 km²

下轄地區:2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橋河岔村

電話區號:0912

郵政區碼:718105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陝K

人 口:13432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因鄉人民政府駐地橋河岔村而得名。

明清屬萬豐一、二里。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第二區張岔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民豐區。

1956年3月,歸屬桃鎮區。

1958年,改屬桃鎮公社。

1984年7月,由桃鎮公社分設為橋河岔鄉。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橋河岔鄉,併入印斗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橋河岔鄉轄高家溝、郭家渠、郭家溝、遠志山、趙石畔、賀寨則、磨石溝、水草溝、橋河岔、張岔、年家溝、姬家溝、呂家鹼、橋溝、劉石畔、劉家峁、五兒坬、七里廟、袁家砭、艾家峁、流崛峪、泉家溝、李家坪、張家峁、常坪25個行政村;下設11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4年10月,橋河岔鄉下轄2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橋河岔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橋河岔鄉地處米脂縣東部,東與桃鎮相連,西南與十里舖鄉、楊家溝鎮相鄰,西與銀州街道為界,北與印斗鎮接壤。轄區內東西最大距離14.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8千米,總面積74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橋河岔鄉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長夏短,冷暖有序,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8.8℃。年平均降水量453.6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水系水文

橋河岔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無定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東溝河,境內流長7.5千米。

自然災害

橋河岔鄉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冰雹、病蟲害等。旱災經常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62年,莊稼顆粒無收,餓死4人。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1967年7月,境內七里廟、遠志山村發生特大雹災,降雹持續時間10分鐘,地面積雹厚度35厘米,農作物受損嚴重。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橋河岔鄉轄區總人口13432人,總人口中,男性7048人,占52.5%;女性6384人,占47.5%。18歲以下2047人,占15.2%;18—35歲4327人,占32.2%;35—60歲4992人,占37.1%;60歲以上2066人,占15.5%。2011年,橋河岔鄉人口出生率14.3‰,人口死亡率1.2‰,人口增長率1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1.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橋河岔鄉財政總收入825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3萬元,比上年增長2%,是1949年的170倍。人均財政收入614.2元,比上年增長10%,是1949年的150倍。

2011年,橋河岔鄉農民人均純收入6320元。

視頻

米脂縣橋河岔鄉袁家砭村女客回娘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