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1.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其汁可以食用。[1]

[]

2. 勺子。

勺子有三層含義:一是指喝湯盛飯用的工具;二是指一個人很傻,就是俗稱的"憨勺"勺子。三是指圍棋中的臭手俗稱勺子。

考古發現的遠古中國人最早使用勺子進食的證據,屬於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勺子進食,與農耕文化的出現有直接的關聯。中國新石器時代農作物品種主要是水稻和粟,這兩種穀物的烹飪比較簡單,可以直接粒食,加上水煮成粥飯即可食用。熱騰騰的粥飯,特別是半流質的粥食,不便直接用手抓食,需要借用中介器具,於是最簡單的勺子便被發明出來了。因為有了迫切的需要,於是人們隨手撿來獸骨骨片或蚌殼,起初也許並沒進行修整就用它取食了。後來人們不再滿意骨片長長短短的自然狀態,於是真正意義的勺子就製作出來了。

進入青銅時代以後,中原地區仍然承續着新石器時代使用勺子進餐的傳統,不僅繼續使用骨質勺子,而且出現了銅質勺子。自冶銅技術出現以後,作為進餐用的勺子也開始用銅打造。中原在青銅時代骨質勺子仍然是一種受到普遍重視的進食器具,到了西周時期,骨質勺子的使用已不如過去那樣普遍了。

最先出現的銅質勺子,形制多仿照長條形骨質勺子。中原地區從西周時代開始,開始流行使用一種青銅勺形餐勺。這種勺子呈尖葉狀,柄部扁平而且比較寬大。在陝西扶風一座窖藏中出土了兩件勺形青銅勺子,它們的年代在同類勺子中是比較早的。這兩件餐勺柄部有幾何形紋飾,在勺體上還鐫有所有者的名字,有銘文自名為"匕"。

到戰國時出現一種長柄舌形勺的勺子,在陝西寶雞市福臨堡屬於春秋早期的一座秦墓中,就出土了一件這樣的勺子,它的柄部較細,勺體已改為橢圓狀的舌形。窄柄舌形餐勺,大約在春秋時代晚期就已經定型生產出來。從戰國時代開始,窄柄舌形勺子成為了中國古代餐勺的主流形態,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戰國勺子還採用了漆木工藝,出現了秀美的漆木餐勺。漆木餐勺同青銅勺子一樣,造型亦取窄柄舌形勺的樣式,整體髹漆,通常還描繪有精美的幾何紋飾。

在宋元時代,除了大量製作銅質勺子以外,也有不少白銀打造的勺子。在這一大段時期,勺子的造型基本上承繼了唐代細柄舌形勺餐勺的傳統,區別僅在柄尾略為加寬而已。以後隨着時代和餐飲的多樣化發展,工藝水平逐漸提高,勺子也就變得更加實用、更加精緻,形狀也越來越多樣化。

時至今日,大部分的勺子主要是不鏽鋼的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