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書·劉鄩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書·劉鄩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末帝①遣鄂屯兵魏縣。莊宗②入魏,鄩以為晉兵悉從莊宗赴魏,而太原可襲,乃結草為人,執以旗幟,以驢負之往來城上,而潛軍出黃澤關襲太原。晉兵望梁壘旗幟往來,不知其去也,以故不追。鄂至樂平,遇雨,不克進而旋,急趨臨清,爭魏積粟,而周德威已先至,鄩乃屯於莘縣,築甬道及河以饋軍。

久之,末帝以書責鄂日:「閫外③之事全付將軍,河朔諸州一旦淪沒,今倉儲已竭,飛挽④不充,將軍與國同心,宜思良畫!」鄩報日:「晉兵甚銳,未可擊,宜待之。」末帝復遣問鄩必勝之策,鄩日:「臣無奇術,請人給米十斛,米盡則敵破矣!」末帝大怒,誚鄩日:「將軍蓄米,將療飢乎?將破敵乎?」乃遣使者監督其軍。鄩召諸將謀日:「主上深居禁中,與白面兒⑤謀,必敗人事。今敵盛,未可輕動,諸君以為如何?」諸將皆欲戰,鄩乃悉召諸將坐之軍門,人以河水一杯飲之,諸將莫測,或飲或辭。鄩日:「一杯之難猶若此,滔滔河流可盡乎?」諸將皆失色。

是時,莊宗在魏,數以勁兵壓鄩營,鄩不肯出,而末帝又數促鄩,使出戰。莊宗與諸將謀曰:「劉鄩學《六韜》,喜以機變用兵,本欲示弱以襲我,今其見迫,必求速戰。」乃聲言歸太原,命符存審守魏,陽為西歸,而潛兵貝州。鄩果報末帝日:「晉王西歸,魏無備,可擊。」乃以兵萬人攻魏城東,莊宗自貝州返趨擊之。鄩忽見晉軍;驚日:「晉王在此邪!」莊宗與符存審為兩方陣夾之,鄩為圓陣以御晉人。兵再合,鄩大敗,南奔。

朱友謙叛,陷同州,末帝以鄩為河東道招討使,行次陝州,鄩為書以招友謙,友謙不報,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惡鄩,乃譖之,以為鄩與友謙親家,故其逗留以養賊。及兵敗,詔歸洛⑥,鴆殺之。

【注】①末帝:指朱友貞,後梁皇帝,帝號末帝。②莊宗:指李存勖,晉王李克用的長子,後唐王朝的建立者。③閫外:城外。④飛挽:指迅速運送糧草。⑤白面兒:白面書生。⑥洛:洛陽。

譯文

楊師厚死,分相、魏為兩個鎮,梁末帝怕魏兵作亂,派劉郡率兵屯駐魏縣。    魏兵果然作亂,劫持賀德倫向晉投降。    唐莊宗進入魏,劉郡認為晉車全部跟隨唐莊宗去魏,因而叮以襲擊太原,於是編成草人,讓草人扛上旗幟,用驢背着在城上來往,軍隊卻暗中取道黃澤關襲擊太原。   

晉軍望見梁的營壘旗幟來往穿梭,不知道梁軍已離去,因此沒有追趕。劉郭到達樂平,遇上下雨,不能前進而返回,急赴臨清,爭奪魏屯積的糧食,但周德威已經先到,劉郡於是駐紮在莘縣,修築甬道至黃河以便供應軍需。過了很久,梁末帝用書信責備劉郡說:「軍中之事全部託付給你,河朔各州一下子全部喪失。如今倉庫中的儲備已盡,軍糧運送也不足,你和國家同心,應當想個好辦法!」劉郡回答說:「晉軍銳不可擋,不能出擊,應等待時機。」梁末帝又派人向劉郭詢問必勝敵軍的計策,劉郭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神奇的方法,請每人供給十斛米,米吃完敵人就被打敗了!」梁末帝大怒,譏諷劉郭說:「你儲備糧食,是準備充飢呢?還是準備破敵?」於是派遣使臣監督劉郡的軍隊。   

劉郭召見眾將領商議說:「皇上深居宮禁之中,和白面書生謀劃,一定會壞事。如今敵人強大,不可輕舉妄動,各位認為怎麼樣?」將領們都想作戰,劉郡於是召集全部將領坐在軍門上,每人拿一杯黃河水給他們喝,將領們不知其意,有的喝有的推辭,劉郡說:「喝一杯水還這樣作難,滔滔黃河水喝得完嗎?」將領們臉色都變了。唐莊宗和將領們商議說:「劉郭學遇《六韜》,喜歡靠機謀權變打仗,原想先顯示弱小再襲擊我,現在他被逼迫,一定會尋求速戰速決。」於是聲稱要返回太原,命令符存審守魏,假裝西歸,在貝州埋伏軍隊。劉郡果然報告梁末帝說:「晉王已經西歸,魏沒有防備,可以出擊。」於是率兵一萬人進攻魏城束,唐莊宗從貝州急速返回襲擊他們。   

劉郡忽然看見晉軍,驚慌地說:「晉王在這裡呢!」軍隊稍稍退卻,追到舊時的元城,唐莊宗和符存審布成兩個方陣夾擊他們,劉郭布成圓陣抵禦晉軍。兩軍再次交鋒,劉郭大敗,向南逃跑,從黎陽渡過黃河,退保滑州。 朱友謙反叛,攻陷同州,梁末帝任命劉郡為河東道招討使,行進到陝州,劉郡寫信招降朱友謙,朱友謙沒有回音,在此停留一個多月等待他。尹皓、段凝等人一向討厭劉郡,於是誣告他,認為劉郡和朱友謙是親家,因此才逗留不前以便賊軍羽翼豐滿。   

不久劉郡的軍隊多次被打敗,於是罷免劉郡,讓他返回洛陽,用毒酒殺了他,時年六十四歲,贈官中書令。[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