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書·王瞻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書·王瞻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王瞻,字思范,琅邪臨沂人,宋太保弘從孫也。祖柳,光祿大夫、東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數歲,嘗從師受業,時有伎經其門,同學皆出觀,瞻獨不視,習誦如初,從父尚書僕射僧達聞而異之,謂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憂以孝聞服闋襲封東亭侯瞻幼時輕薄好逸游為閭里所患及長,頗折節有士操,涉獵書記,於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遷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馬。頃之,出為鄱陽內史,秩滿,授太子中舍人。又為齊南海王友,尋轉司徒竟陵王從事中郎,王甚相賓禮。南海王為護軍將軍,瞻為長史。又出補徐州別駕從事史,遷驃騎將軍王晏長史。

晏誅,出為晉陵太守。瞻潔己為政,妻子不免饑寒。時大司馬王敬則舉兵作亂,路經晉陵,郡民多附敬則。軍敗,台軍討賊黨,瞻言於朝曰:「愚人易動,不足窮法。」明帝許之,所全活者萬數。征拜給事黃門侍郎、撫軍建安王長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開,以瞻為大司馬相國諮議參軍,領錄事。梁台建,為侍中,遷左民尚書,俄轉吏部尚書。瞻性率亮,居選部,所舉多行其意。頗嗜酒,每飲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贍,不廢簿領。高祖每稱瞻有三術,射、棋、酒也。尋加左軍將軍,以疾不拜,仍為侍中,領驍騎將軍,未拜,卒,時年四十九。諡康侯。子長玄,著作佐郎,早卒。

譯文

王瞻,字思范,是琅邪郡臨沂縣人,是宋朝太保王弘的堂孫。祖父王柳,擔任光祿大夫、東亭侯。父親王猷,擔任廷尉卿。王瞻幾歲時,曾拜師讀書,當時有藝人從門口經過,同學都出去觀看,唯獨王瞻不看,如起初一樣溫習誦讀。伯父尚書僕射王僧達聽說後就另眼看待他,對王瞻的父親說:「我們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歲,為父親服喪,以孝道聞名。服喪期滿,繼承爵位東亭侯。王瞻年幼時輕浮刻薄,喜好放縱遊玩,被鄉里人憎惡。等到(王瞻)成人,便強自克制而有讀書人的操守,涉獵書籍、奏記,對下棋射箭尤為擅長。王瞻出仕為著作佐郎,屢經升遷為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馬。不久,王瞻出京任鄱陽內史,任職期滿,授任太子中舍人。王瞻又是齊南海王的朋友,不久改任司徒競陵王從事中郎,競陵王對他十分尊敬。

南海王擔任護軍將軍,王瞻任長史。王瞻又出京補任徐州別駕從事史,調任驃騎將軍王晏的長史。王晏被殺,王瞻出京任晉陵太守。王瞻廉潔行政,妻子兒女也不能免除饑寒。當時大司馬王敬則起兵作亂,途經晉陵,郡中民眾很多人依附王敬則。後軍隊失敗,朝廷軍隊要討伐賊黨,王瞻上報朝廷說:「愚蠢的人容易騷動,不值得追根求源去處治。」明帝准許他的意見,所保全的人以萬計數。朝廷徵召王瞻為給事黃門侍郎、撫軍建安王長史、御史中丞。高祖的藩王府邸設立,任命王瞻為大司馬相國諮議參軍,兼任錄事參軍。梁朝台閣建立,王瞻任侍中,調任左民尚書,不久改任吏部尚書。王瞻性格正直,處於任免官員的部門,所推舉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

(王瞻)很愛飲酒,常常飲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誤文書事務。高祖經常稱說王瞻有三種技術,就是射擊、下棋、飲酒。不久加授王瞻左軍將軍,因患病沒有就任,仍舊擔任侍中,兼驍騎將軍,沒有就任,就去世了,時年四十九歲。諡號為康侯。兒子王長玄,擔任著作佐郎,早早去世。[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