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胡僧祐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梁書·胡僧祐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胡僧祐,字願果,南陽冠軍人。少勇決,有武干。仕魏至銀青光祿大夫,以大通二年歸國,頻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使戍項城。城陷,復沒於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入洛陽,僧祐又得還國,除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讀書,不解緝綴,然每在公宴,必強賦詩,文辭鄙俚,多被嘲謔,僧祐怡然自若,謂己實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為鎮西錄事參軍。侯景亂,西沮蠻反,世祖令僧祐討之,使盡誅其渠帥,僧祐諫。忤旨下獄。大寶二年,侯景寇荊陝,圍王僧辯於巴陵,世祖乃引僧秸於獄,拜為假節、武猛將軍,封新市縣侯,令赴援。僧祐將發,謂其子曰:「汝可開兩門,一門擬朱,一門擬白。吉則由朱門,凶則由白門,吾不捷不歸也。」世祖聞而壯之。至楊浦,景遣其將任約率銳卒五千,據白塉,遙以待之。僧秸由別路西上,約謂畏己而退,急追之,及於南安芊口,呼僧祐日:「吳兒,何為不早降?走何處去。」僧祐不與之言,潛引卻,至赤砂亭,會陸法和至,乃與並軍擊約,大破之,擒約送於江陵,侯景聞之遂遁。世祖以僧祐為侍中、領軍將軍,征還荊州。
承聖二年,進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祜為都督城東諸軍事。魏軍四面起攻,百道齊舉,僧祐親當矢石,晝夜督戰,獎勵將士,明於賞罰,眾皆感之,咸為致死,所向摧殄,賊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時年六十三。世祖聞之,馳往臨哭。於是內外惶駭,城遂陷。
譯文
胡僧祐,字願果,南陽冠軍人。年少時就勇敢、果斷,有軍事才幹。他在魏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大通二年回歸京城,頻頻上呈密奏,高祖器重他,封他為假節德主帥,派他去戍守項城。項城被攻陷,胡僧祐又淪落到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元顥去洛陽,僧祐又得以回到京城,被任命為南天水、天門兩個郡的太守,留下了胡僧祐生性喜歡讀書,但不通曉寫詩作文,然而每次在朝廷宴會上,還一定要竭文辭粗野,常常被人調笑戲謔,胡僧祐欣然自若,認為自己的詩確實精巧,自負誇耀更加厲害。
(胡僧祐)晚年侍奉世祖,任鎮西錄事參軍。侯景叛亂的時候,西沮蠻也反叛祐去討伐西沮蠻,命他把蠻人的首領全部誅殺,胡僧秸(為此)進諫,因為違背了世祖的旨被關入獄中。大寶二年,侯景進犯荊陝,把王僧辯圍困在巴陵,世祖就把胡僧來,封他為假節、武猛將軍,又封他為新市縣侯,命令他前去救援。僧秸將要他的兒子說:「你可以開兩扇門,一扇門準備成紅色,一扇門準備成白色。(我此次出征回來的時候,)吉就由紅門進來,凶就由白門進來,我不取勝就不回家。」世祖聽說了這勇壯可嘉。胡僧秸率軍來到楊浦。侯景派遣手下將領任約率領五千名精銳士卒塉,遠遠地來等着胡僧秸的軍隊。胡僧秸從另外的道路向西前進,任約認為他是害怕自己忙率軍去追擊他。在南安芋口追上了胡僧秸,任約向胡僧祐大聲喊叫說:「吳兒,為什麼不投降?要逃到什麼地方去?」胡僧祐不與他搭話,悄悄地帶兵退卻,到了赤砂亭,恰逢軍來到,於是和陸法和的軍隊一起攻擊任約,大敗任約的軍隊,捉住任約把他送往江陵,聽到任約被擒的消息就率軍逃跑了。世祖就任命胡僧祐為侍中、領軍將軍,把他徵召回荊州。
承聖二年,胡僧秸升任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其餘職位全都不變。西祖命胡僧秸為都督城東諸軍事。魏軍從四面發起進攻,許多股軍隊同時出擊,胡僧祐親自冒着被箭雨石決傷到的危險,晝夜督戰指揮,獎勵將士,賞罰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動,都願意為拚死殺敵,胡僧祐所到之處敵寇被摧毀消滅,沒有一個敵寇敢再上前進攻。不久胡僧祐被亂飛的箭射中而死,死時六十三歲。世祖聽到這個消息,騎馬趕去哭吊。因此朝廷城最終被攻下。[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的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與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