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書·蕭秀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書·蕭秀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蕭秀,字彥達。秀既長,美風儀,性方靜。雖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見也,由是親友及家人咸敬焉。永元中,高祖以秀為南東海太守,鎮京口。京口自崔慧景作亂,累被兵革,民戶流散,秀招懷撫納,惠愛大行。仍值年飢,以私財贍百姓,所濟活甚多。

六年,出為使持節。將發,主者求堅船以為齋舫。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乃教所由,以牢者給參佐,下者載齋物。既而遭風,齋舫遂破。及至州,聞前刺史取徵士陶潛曾孫為里司。秀嘆曰:「陶潛之德,豈可不及後世!」即日闢為西曹。時盛夏水泛長,津梁斷絕,外司請依舊人僦度,收其價直。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為患,可利之乎!給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陳太妃憂,詔起視事。尋遷都督九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是歲,魏懸瓠城民反,殺豫州刺史司馬悅,引司州刺史馬仙琕,仙琕簽荊州求應赴。眾威謂宜待台報,秀即遣兵赴之。遣防閣文熾率眾討之燔其林木絕其蹊逕蠻失其嶮期歲而江路清於是州境盜賊遂絕及沮水暴長,頗敗民田,秀以谷二萬斛贍之。使長史蕭琛簡府州貧老單丁吏,一日散遣五百餘人,百姓甚悅。

十三年,復出為郢州刺史。郢州當塗為劇地,百姓貧,至以婦人供役,其弊如此。秀至鎮,務安之。主者或求召吏。秀曰:「不識救弊之術;此州凋殘,不可擾也。」於是務存約己,省去游費,百姓安堵,境內晏然。每冬月,常作襦褲以賜凍者。

秀有容觀,每朝,百僚屬目。性仁恕,喜慍不形於色。左右嘗以石擲殺所養鵠,齋帥請治其罪。秀曰:「吾豈以鳥傷人。」在京師,旦臨公事,廚人進食,誤而覆之,去而登車,竟朝不飯,亦不之誚也。精意術學,搜集經記,招學士平原劉孝標,使撰《類苑》,書未及畢,而已行於世。

譯文

蕭秀,字彥達。蕭秀長大後,風度優美,性情正直恬靜。即使是左右的侍從,衣帽不端正就不相見,因此親友和家中的人都尊敬他。永元年間,高祖任命蕭秀為南東海太守,鎮守京口。京口自從崔慧景作亂。接連遭遇戰事,民戶流徙四散,蕭秀招集安撫,大行恩惠。又遇上年成饑荒,用私人財產救助百姓,救濟活命的人很多。

六年,蕭秀外出擔任使持節。將要出發,主管者請求用堅固的船來運載齋庫財物。蕭秀說:「我哪裡愛惜財物而不愛惜士兵。」於是下令安排,把堅固的船配備給參謀僚屬,下等的船運載齋庫財物。不久遇到大風,裝運財物的船就破了。等到了達州。聽說先前的刺史聘用徵士陶潛的曾孫為里司。蕭秀嘆息說:「陶潛的德行,哪可不延及後代!」當日任用他為西曹。當時盛夏江水暴漲,渡口橋樑斷絕,主管部門請求依舊交稅渡過,收取錢幣。蕭秀下令說:「刺史沒有德行,水積為患,能以這謀利益嗎!給予船隻而已。」

七年,遇養母陳太妃逝世,詔令蕭秀復出任職。不久調任都督九州諸軍事、荊州刺史。這年,魏國懸瓠城的民眾反叛,殺死豫州刺史司馬悅。招引司州刺史馬仙琕,馬仙琕送文書給荊州請求接應奔赴。眾人都以為應等待朝廷答覆,蕭秀卻當即派兵士奔赴。派遣防閣文熾率領軍隊討伐他們,焚燒樹林,絕斷小路,蠻人失去險阻,一年後長江道路平靜,於是州境內盜賊斷絕。等到沮水暴漲,損壞了不少民眾田地,蕭秀用二萬斛穀物救濟他們。派長史蕭琛挑選出州府中貧困年老和獨子做小官服差役的,一日中放回五百多人,百姓十分喜悅。

十三年,蕭秀又外出任郢州刺史。郢州靠路邊的地方是難治理之處,百姓貧苦,以致用婦人服役,弊端竟然如此嚴重。蕭秀到達鎮所,專意安定他們。主管的人有的請求召集吏員。蕭秀說:「不懂得拯救弊端的法術;這個州凋敝殘破,不可騷擾。」於是致力節省,約束自己,省除遊玩費用,百姓平安,境內寧靜。每年冬天,還常縫製短襖、套褲來賜給挨凍的人。

蕭秀有風度,每次朝見,百官注目。性格仁慈寬怒,喜怒不顯現在臉色上。左右的人曾用石頭投擲砸死了他所豢養的天鵝,齋帥請求治砸死者的罪。蕭秀說:「我哪能因為鳥而傷害人。」在京城,早晨要去辦公。廚師送來食物,失誤而打翻了,(蕭秀)離開後登車去朝堂,整個上午沒吃飯,也不責備廚師。他精心留意學術,搜集經書雜記,招引學者平原人劉孝標,讓他撰寫《類苑》。書尚未完成,就已經在世間流傳。 [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