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書·阮孝緒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書·阮孝緒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阮孝緒,字士宗,陳留尉氏人也。孝緒七歲,出繼從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遺財百餘萬,應歸孝緒,孝緒一無所納,盡以歸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聞者咸嘆異之。

幼至孝,性沉靜,雖與兒童遊戲,恆以穿池築山為樂。年十三,通《五經》。十五,冠而見其父,曰:「願跡松子於瀛海,追許由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塵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嘗出戶,家人莫見其面,親友因呼為「居士」。外兄王晏貴顯,屢至其門,孝緒度之必至顛覆,常逃匿不與相見。曾食醬美,問之,雲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誅,其親戚咸為之懼,孝緒曰:「親而不黨,何坐之及?」竟獲免。

義師圍京城,家貧無以爨,僮妾竊鄰人樵以繼火。孝緒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樹環繞。天監初,御史中丞任昉尋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嘆曰:「其室雖邇,其人甚遠。」為名流所欽尚如此。

後於鐘山聽講,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緒至性冥通,必當自到。」果心驚而返,鄰里嗟異之。合藥須得生人參,舊傳鐘山所出,孝緒躬歷幽險,累日不值。忽見一鹿前行,孝緒感而隨後,至一所遂滅,就視,果獲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時皆嘆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宮東門無故自崩,大風拔東宮門外楊樹。或以問孝緒,孝緒曰:「青溪皇家舊宅。齊為木行,東者木位,今東門自壞,木其衰矣。」

鄱陽忠烈王妃,孝緒之姊。王嘗命駕,欲就之游,孝緒鑿垣而逃,卒不肯見。諸甥歲時饋遺一無所納人或怪之答雲非我始願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時年五十八。

譯文

阮孝緒,字士宗,是陳留尉氏人。孝緒七歲時,過繼給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親周氏死後,有遺產一百多萬應該屬於孝緒,孝緒一點也沒要,全部給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親。聽說此事的人,都對孝緒既嘆服又驚異。

孝緒年幼時就非常孝順,性格沉靜。雖然也與小孩游耍,(但)經常以穿水池、築山峰為樂。十三歲的時候就讀完了《五經》。十五歲時帶着舉行成年儀式的帽子去見父親,說:「我願意效法松子隱遁到瀛海里,追仿許由幽居在山谷中。這樣或許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從此獨居一室,不是向父母問安就不出門,家裡的人也見不到他的面。親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表哥王晏富貴顯赫,常常到他房內去。孝緒估計他必然會闖禍倒霉,總是避開或躲起來不跟他見面。他曾吃醬,覺得很好吃,問醬從哪兒來,說是從王家弄來的,他便嘔吐出來。等到王晏被殺死,他的親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緒說:「雖是親戚,但不結黨,為什麼牽連到我們呢?」終於獲得赫免。

起義軍包圍了京城,孝緒家中窮困,無法燒火煮飯,僕人偷了鄰居的柴來點火,孝緒知道後不吃飯,還命令拆除房屋來燒飯。所住的屋子裡只有一張粗陋的坐臥之具,竹子和樹木環繞房屋四周。天監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尋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訪他而不敢,望而嘆曰:「他居住的屋雖然近,但他人離我們塵世中的人太遙遠了。」孝緒為當時的名流所欽佩和崇尚到這種程度。

後來在鐘山聽人講學,母親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親說:「孝玉深至的性情與我是相通的,他一定會自己到來。」孝緒果然心裡驚懼而折回來,鄰居都感嘆驚異。配藥需要一種藥草叫生人參,舊時傳說是鐘山中生長的。孝緒親自跑遍了幽暗險絕之地,好幾天也碰不到。後來找到這種草,母親服用後病便好了。當時人都讚嘆這是孝緒孝心感動所致。

當初,建武末年,青溪皇宮的東門無緣無故自己崩塌了,大風把東宮門外的楊樹吹翻了。有人拿它請教孝緒,孝緒說:「這是青溪皇家的舊宅邸。齊國五行屬木,東方是木位,現在東門自己壞掉了,齊國大概要衰落了。」

鄱陽忠烈王的妃子,是孝緒的姐姐。大王曾經命令駕車,想和他一起出遊,孝緒鑿穿牆翻牆逃走了,始終不肯相見。各個外甥過年時多有贈送禮物,一點也沒有收納。有的人認為他奇怪,他回答說:「不是我想要的,所以不接受。」大同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八歲。阮孝緒,字士宗,陳留尉氏人也。孝緒七歲,出繼從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遺財百餘萬,應歸孝緒,孝緒一無所納,盡以歸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聞者咸嘆異之。

幼至孝,性沉靜,雖與兒童遊戲,恆以穿池築山為樂。年十三,通《五經》。十五,冠而見其父,曰:「願跡松子於瀛海,追許由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塵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嘗出戶,家人莫見其面,親友因呼為「居士」。外兄王晏貴顯,屢至其門,孝緒度之必至顛覆,常逃匿不與相見。曾食醬美,問之,雲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誅,其親戚咸為之懼,孝緒曰:「親而不黨,何坐之及?」竟獲免。

義師圍京城,家貧無以爨,僮妾竊鄰人樵以繼火。孝緒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樹環繞。天監初,御史中丞任昉尋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嘆曰:「其室雖邇,其人甚遠。」為名流所欽尚如此。

後於鐘山聽講,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緒至性冥通,必當自到。」果心驚而返,鄰里嗟異之。合藥須得生人參,舊傳鐘山所出,孝緒躬歷幽險,累日不值。忽見一鹿前行,孝緒感而隨後,至一所遂滅,就視,果獲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時皆嘆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宮東門無故自崩,大風拔東宮門外楊樹。或以問孝緒,孝緒曰:「青溪皇家舊宅。齊為木行,東者木位,今東門自壞,木其衰矣。」

鄱陽忠烈王妃,孝緒之姊。王嘗命駕,欲就之游,孝緒鑿垣而逃,卒不肯見。諸甥歲時饋遺一無所納人或怪之答雲非我始願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時年五十八。 [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