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仁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大仙 |
---|
|
梁仁庵(1861年-1921年),原名華興,別字仁生,號敬孚。生於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稔岡村,自幼在鄉間受教育,年廿餘歲,在廣州粵海關當「師爺」(負責文書工作的小官),閒時便聯同友好,扶乩遣興。在1897年,梁氏偶然一次扶乩,得黃大仙降乩教導「普世勸善」,自此就成為黃大仙的信仰者,奉黃大仙為仙師,入道成為道侶,獲賜道號 「傳道」。[1]
目錄
生平
1898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即黃大仙的寶誕,在黃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廣東第一間供奉黃大仙的祠觀,在翌年農曆的五、六月間,在廣州花埭(花地,位於芳村) 落成。當時據說,只有梁仁庵道長能得到仙佛的感應,使箕筆移動和辨認沙上的箕字,所以成為普濟壇的主持。
梁仁庵後得黃大仙乩示,指廣州必有動亂,於是在1901年返回故鄉西樵山稔岡村,再成立「普慶」壇,並出錢出力,南海赤松黃大仙祠約在1903年竣工。
中華民國成立後,由於政局動盪,社會穩定受到威脅,梁氏從廣州返回故鄉,但得黃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須向南遷移」。梁氏父子二人便於1915年攜同黃大仙畫像,前往香港繼續發展,初期波折重重。在1921年,梁氏扶乩得黃大仙指示,闢地建祠弘道,從此黃大仙信仰能植根香港。同年,祠廟落成,梁氏主持該祠廟大殿(嗇色園赤松黃仙祠)開光盛典後,便返回故鄉,不久因病發身故,享年60歲。
1949年以前,南海普慶壇仍然與香港分壇普宜壇保持聯繫,遇有慶典,普慶壇的道侶也會前往香港參與。
黃大仙信仰在香港
1915年以後,梁仁庵在香港輾轉佈道,先後在皇后大道以及灣仔等地設壇。直至1921年,得到黃大仙的箕示,謂吉地在九龍城碼頭起,往北走三千步處,可建祠。於是,梁仁庵和馮萼聯按照「箕示」,於今日之黃大仙區位置處建立祠壇「嗇色園」,以「普宜壇」作為壇號。大殿於1925年命名為「赤松黃仙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