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文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文鼎
25.jpg
天文學家、數學家
出生 1633
國籍 中國
職業 天文學家、數學家
知名於 被世界科技史界譽為與英國牛頓和日本關孝和齊名的「三大世界科學巨擘」
知名作品 《方程論》
《勾股舉隅》

梅文鼎Mei Wen Ding, 1633年 - 1721年) 清朝初年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 [1] 梅文鼎生於明崇禎六年3月16日。因自幼聰穎,兒時便隨父並塾師羅王賓仰觀天象,遂能了解運旋大意,9歲熟五經,通史事,有「神童」之譽,14歲入縣學,15歲補博士弟子員(中秀才),以後屢應鄉試不第。20歲時結婚,接着祖父與父親相繼去世,在既要養兒育女,又要守孝的日子裡,梅文鼎就再也沒有時間去忙於舉業了。

順治十七年(1660年),27歲的梅文鼎從同里倪觀湖學習曆書《交食通軌》,發現書中立法之故,並為其訂訛補缺,撰《歷學駢技》2卷,後增至4卷。倪師「嘆服」,認為「智過於師」。從此,梅文鼎堅定了研究歷算之學的志向。

康熙元年(1662年)開始向倪正學習《大統歷算交食法》並訂正其訛誤。

康熙八年至十六年間,梅文鼎與方中通在金陵(南京)四度相晤,交誼深厚,每次都討論辯難中西數學問題;其後又有多次書信來往。梅文鼎為方中通所撰算書《數度衍》作序;方則為梅著《中西算學通》作序。參與《方程論》討論,並為之撰序的學者還有潘來孔興泰袁士龍等。

康熙十一年(1672年),梅文鼎撰成第一部數學著作《方程論》。

康熙十二年(1673年)梅文鼎應施潤章之請,撰《寧國府志分野稿》《宣城縣誌分野稿》各1卷,後又應皖江陳默江太史函請,撰《江南通志分野擬稿》1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奉明史館諸公之召,梅文鼎到達北京,廣交學者名流,如崑山徐乾學、大興劉繼莊、武進楊道聲、鄞縣萬斯同、太原閻若璩,以及安溪李光地等。梅文鼎關於歷算的宏論,使史局為其精確,一時名聲大振,於是京城各公,都想見梅先生,有的學生想跟其學習,而書說也逐漸流傳宮中。梅文鼎在北京天津前後有5年時間(1693年南還),曾撰《明史歷志擬稿》3卷。然而由於台官的「畏忌」,他又素性恬淡,始終沒有進入「史局」,只是在李光地家和天津等處,設館授徒和研究學問而已。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梅文鼎應李光地之邀,將其研習天文曆法心得以問答形式撰成一書,取名《歷學疑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南巡至德州,撫臣李光地進所刻梅文鼎《歷學疑問》3卷,康熙十分賞識,帶回宮細閱。次年春,康熙將御筆批閱過的本子發還李光地,說:沒有錯誤,只計算方法還沒有準備好。是年梅文鼎再次應李光地之請,攜弟弟爾素,兒子以燕、孫子瑴成至保定下榻李光地官署中,一方面教授李氏子弟和青年學者,一方面校訂所著《弧三角舉要》等書,準備付刻。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農曆閏四月,康熙帝於南巡途中,在德州運河舟中3次召見梅文鼎,臨行時親賜「積學參微」四字給以褒獎。越明年,又徵召其孫梅珏成入內廷蒙養齋學習歷算。梅文鼎70歲時撰《勿庵歷算書目》1卷,介紹他所著書的內容梗概和寫作緣起。晚年他還在家鄉孜孜不倦地整理校訂平生所著各書,以備刊印。

康熙六十年(1721年),梅文鼎卒於家鄉宣城,時年89歲。康熙帝特命江寧織造曹為之治喪事,營墓地;墓在柏梘山口外的達村(俗稱荷花塘)。

主要成就

綜述 梅文鼎塑像 清初西方科學知識的傳入,對梅文鼎產生了巨大影響。一生博覽群書,著述80餘種。文鼎從小受家學薰陶,後從師學習天文歷算知識,不僅能懂其歷理,且能「發所以立法之故,補其遺缺」。他一生著述正多,絕大部分是天文、歷算和數學著作。 他之天文歷算和數學著作大致可分為五類: 一是對古代歷算的考證和補訂, 二是將西方新法結合中國曆法融會一起的闡述; 三是回答他人的疑問和授課的講稿, 四是對天文儀器的考察和說明; 五是對古代方志中天文知識的研究。總計達66種。其數學著作達26種,冶中西數學於一爐,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總名之曰《中西算學通》。[2] 天文學 梅文鼎中西天文學的造詣都很深,天文學著作有40多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梅文鼎非常注重天象觀測,創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儀器,如璇璣尺、揆日器、側望儀、仰觀儀、月道儀等。在這些方面的貢獻,對當時和後世融會貫通中西方天文學具有很大作用。 中國傳統曆法,以元代郭守敬《授時曆》最為精密,明代沿用更名《大統歷》。梅文鼎的研究即從大統歷、授時曆開始,上溯到歷代70餘家曆法,一一求其根本與源流,同時參閱考究西洋各家曆法,比較中西名實異同,求得中西曆法的會通。因著《古今曆法通考》58卷,後屢有增補衍成70餘卷。又著其他歷算書50多種,其中《歷學疑問》3卷、《歷學疑問補》2卷、《交食管見》1卷、《交蝕蒙求》3卷、《平立定三差解》1卷等15種,被乾隆欽定《四庫全書》收錄。 數學 曆法的制定和修改離不開測算,歷理更需要用數學原理來闡明。梅文鼎為研究天文曆法的需要,對數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 梅文鼎的第一部數學著作是《方程論》,撰成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當時正是楊光先「歷訟」失敗客死他鄉(1669年)後不久,西洋教士趾高氣揚,蔑視中國傳統文化。梅文鼎抓住「方程」這一「非西法所有」的中國傳統數學精華首先發論,來顯示中華數學的驕傲,是頗有愛國情懷的。他在書成後給數學家、桐城人方中通的書信中透露了這一思想。他說:「愚病西儒(指傳教士)排古算數,著《方程論》,謂雖利氏(指利瑪竇)無以難。」 但他對於西算卻能採取正確的態度,主張「去中西之見,以平心觀理」。他在發掘整理中國古算的同時,潛心研讀《幾何原本》等西算書籍,力求會通中西算法。他把所著26種數學書統名之曰《中西算學通》,以此來實踐他的主張。 梅文鼎的《筆算》、《籌算》和《度算釋例》分別介紹西方的寫算方法,納皮爾(N印沁r)算籌和伽利略(Galile。)比例規。他研究了正多面體和球體的互容關係,訂正了《測量全義》中個別資料的錯誤,獨立研究了他名之為「方燈」和「圓燈」的兩種半正多面體。他又引進了球體內容等徑小球問題,並指出其解法與正多面體和半正多面體構造的關係。他在《方圓冪積》中討論了球體與圓柱、球檯及球扇形等立體的關係。對於當時一般學人感到困難的三角學,梅文鼎不但有《平三角舉要》和《弧三角舉要》介紹基本的性質、定理和公式,而且有《塹堵測量》和《環中黍尺》這兩部分別藉助多面體模型和投影法來闡述相關算法的優秀作品。 《勾股舉隅》 《勾股舉隅》為梅文鼎研究中國傳統勾股算術的着作,全書一卷,其中的主要成就,是對勾股定理的證明和對勾股算術算法的推廣。書中首列「和較名義」,其次以兩幅「弦實兼勾實股實圖」來說明勾股定理,其論說的根據是出入相補原理, 在內容上,本書大致上可分作兩部分,一為勾股算術,另一主要為勾股測量。前者梅文鼎對其評價很高,他認為此式「乃立之根也。而其理皆具古圖(「古圖」指的即是趙爽注《周髀算經中》之「勾股圓方圖」)中,學者所宜深玩。對此式的證明也是利用此圖來完成的。 「弦與勾股和求勾股用量法」一題中所用的尺規作圖之方法,與徐光啟《勾股義》中「勾股求容圓」來作比較,梅文鼎在尺規作圖的概念已相當正確,顯示梅文鼎對《幾何原本》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另外,從梅文鼎在測量問題上所使用的出入相補法來看,其內容相當貼近楊輝乃至於劉徽的作法,有別於明末西方傳入的測量方法,梅文鼎的作法是採用傳統的勾股方法來解《幾何原本》前六卷的部分命題,其中,梅文鼎花了相當多的篇幅說明「理分中末線」(即黃金比例),其曰:「幾何不言勾股,然其理並勾股也,故其最難者以勾股釋之則明。惟理分中末線似與勾股異源。今為游心立法之初,而仍出於勾股。」由此,可見梅文鼎對傳統勾股術的重視。 梅文鼎在數學方面寫了20多種著作。將中西方的數學進行了融會貫通,對清朝數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逝世之後,後人將其曆法、數學著述匯為《梅氏叢書輯要》(62卷)。 詩文 梅文鼎能詩能文,他所寫的序言、引言之類,落筆成趣,文采斐然,頗具文學欣賞價值。他既不泥古守舊,也不盲目崇拜,而是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他對難解之書,難釋之義「必欲求得其論,往往至廢寢忘食」。詩文雜著以《績學堂文鈔》《績學堂詩鈔》刊行。

參考來源

  1. 梅文鼎. 歷史上的今天. [2019-10-20]. 
  2. [1]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