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梆子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梆子戲

 

 

 

梆子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江蘇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陝梆子(說山東梆子)流入徐州地區與當地方言土語結合,至今仍還有。吸收當地曲藝、民歌等音調發展而成。俗稱「大戲」,亦名「梆子戲」、「豫劇」、「徐州梆子」等,1960年始定名為江蘇梆子。

簡介

主詞條

山東梆子

山西梆子

上黨梆子

萊蕪梆子

北路梆子

曹州梆子

蒲州梆子

同州梆子

河北梆子

河南梆子

淮北梆子戲

徐州梆子戲(徐州梆子)

山東梆子是流行於魯西南及魯中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又被人稱為「捨命梆子腔」。主要流行於山東西南部的菏澤、濟寧、泰安等地的大部分縣市,以及聊城、臨沂等地區的廣大城鎮鄉村。因流行區域的不同,群眾對其稱呼亦有別。如以菏澤為中心的,習稱「曹州梆子」;以濟寧、汶上為中心的,稱為「汶上梆子」或「下路調」,總稱「高調」,1952年,定名統稱為「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是山陝梆子流傳到山東後,唱腔受山東語音的影響而形成的劇種。山東地區位於南北水陸通衢,長期以來是貿易運輸要道,各地戲曲往往因通商貿易而在此交流溝通,逐漸薈萃集中,並在此生根流傳,形成本地的聲腔劇種。

山東梆子是山東省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具有很強山東的地域特徵,唱腔優美,激昂高亢,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劇的突出的特點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後多落在「啊」音上。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對周邊的兄弟劇種如山東境內的萊蕪梆子 、兩夾弦、 四平調、河南豫劇的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 、江蘇的江蘇梆子以及山東另一個古老的劇種柳子戲的發展均產生過較大的影響。[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