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梓潼街道 |
中文名 :梓潼街道 所屬地區:重慶市潼南區 |
梓潼街道,隸屬於重慶市潼南區,地處潼南區西北部,東與上和、別口等鄉鎮相鄰,南與田家、太安等鄉鎮相連,西與柏梓鎮、雙江鎮等鎮相交,北與桂林街道、群力鎮、龍形鎮等鎮相接,總面積80平方千米。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興建場鎮,定名為梓潼鎮;2006年6月,由梓潼鎮改設梓潼街道。 2011年末,梓潼街道總人口13.06萬人。 截至2020年6月,梓潼街道下轄16個社區、11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涼風埡。 2011年末,梓潼街道財政總收入1.75億元,比2010年增長25%;農業總產值達到5.2億元,比2010年增長17.5%;工業總產值為30.1億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9.5億元,工業增加值1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3.3%。 [1]
位置境域
梓潼街道地處潼南區西北部,東與上和、別口等鄉鎮相鄰,南與田家、太安等鄉鎮相連,西與柏梓鎮、雙江鎮等鎮相交,北與桂林街道、群力鎮、龍形鎮等鎮相接,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總面積8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梓潼街道地處盆地淺丘地區,地勢東北及南部高中部低,海拔在250—350米;境內最高峰寨子坡位於衛星村,海拔350米;最低點長河堰位於豐產村,海拔250米。
氣候
梓潼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8℃,極端最高氣溫42℃;生長期年平均362天,無霜期年平均362天,最長達364天,最短為30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40.8小時,年總輻射76.3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98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01天,最多達135天(1998年),最少為21天(2006年);最大雨量1341.6毫米(1981年),最少雨量935.4毫米(2006年)。
水文
梓潼街道境內河道屬涪江流域,主要河道有虎溪河、洗衣溪、賴家溪、藏糧溪四條;河流總長度32.5千米,河網密度1.2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涪江,從前進村西進至勝利村東出,流經境內李家祠、豆芽灣、紀念碑、碉樓坡、接龍橋、大橋村、雲谷村、青岩村、羅家村,境內長34.3千米,年均流量460.6立方米/秒。
土壤
梓潼街道土壤以灰棕紫色土為主。
自然災害
梓潼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災等。旱、洪災害年均各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8月;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6年,40度高溫天持續13天,乾旱持續達66天,為百年一遇的大幹旱;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81年8月,經濟損失達億元。
自然資源
梓潼街道境內已探明礦藏和資源有天然氣、頁岩、砂岩等,其中天然氣儲量40.2萬噸。2011年,梓潼街道有耕地面積8.7萬畝,人均1.4畝。
人口
2002年底,梓潼街道總人口13.1萬人,大多數為漢族,還有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城鎮人口8.3萬人,占總人口的61.8%,農業人口4.8萬人,占總人口的38.2%。 2010年,梓潼街道人口有152525人。 2011年末,梓潼街道總人口13.0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4380人,城鎮化率7%;另有流動人口9115人。總人口中,男性64124人,占49.1%;女性66475人,占50.9%;14歲以下43620人,占33.4%;15—64歲73136人,占56%;65歲以上13843人,占10.6%;以漢族為主,達13.04萬人,占99.9%;有回、藏、苗等29個少數民族,共144人,占0.1%。2011年,梓潼街道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3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