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梧葉愁秋(楊廷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梧葉愁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梧葉愁秋》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作品欣賞

梧葉愁秋

臨近退休的年齡,老婆把我休了。事業的平台即將被歲月拆除,溫馨的港灣已經失去了,眼下一片茫然。這時候,宋代大儒朱子的「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輕輕觸摸我的心頭。遙望西下的夕陽,見不到雲母屏幕。 身邊的世界越走越小,前面的路邊走邊窄,此時的心境,雖不像年輕時那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動情傷感,心境卻怎麼也亮不起來。

老了老了,我卻趕了潮流……如今,「露水夫妻」,「閃婚」,"試婚",說聚就聚,說散就散的家庭,數字不小。結婚離婚,仿佛是一種時尚。一個小小的縣,婚姻登記處原本門可羅雀,而今辦個手續,需要拿號排隊,等侯老半天。時髦這東西,不是誰都可以去追趕的呵。尤其是我,不想這樣。

好心的親戚朋友勸我找個「老來伴」,並幫忙四處尋訪、作合。我也並不氣餒,很有信心,相信離婚率高結婚率也高。

兒女們都已成家立業,自己享有一份養老金,衣食無憂。人也成熟老練,只抽煙不賭博,熱衷書法,老了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敢說有文化品味,大半輩子在干文化工作。找個老伴,應該不會很難。

現實與想象,距離就若天淵。我錯了,錯得一塌糊塗,錯得一籌莫展。茫茫人海中,單親家庭確實不少,無論是男求女亦或是女聯男,都有廣闊的空間。然而,多數人,即便雙方條件合適,真正牽起手來朝夕相處,卻是不易。

年輕時談戀愛,僅憑熱情憑感覺,因此就有了"情人眼中出西施"這句名言。對眼了,來電了就相處,雷打不動,火燒不散,山盟海誓齊上來。新婚時雙方一張白紙,想怎樣描繪不會有障礙。

上了年歲有過生活經歷的再婚人,思前想後,左顧右盼,許許多多的顧慮纏繞紛繁,說不清,理還亂,全憑冷靜的智慧走進婚姻殿堂,很難。

根據我粗淺的閱歷,再婚人視血綠親情如生命,對前車之鑑而心有餘悸,因此無法走出自己編織的迷網。

有些人,兒女成了家,孫輩繞膝,按照中國傳統,爺爺奶奶照看孫兒孫女,是義務是責任是天經地義的事。否則,背後人家會罵"老不正經」「傷風敗俗"。於是,為了子女,自己這點委屈不算什麼。

有些人,離婚多年,頗受寂寞孤獨之煎熬,想着進入老年以後三病四痛需要有個伴相互攙扶,明白"滿堂兒女抵不過半路夫妻」的道理。弱弱地徵求子女意見,遭到反對後不敢再吱聲,打消了再婚的念頭。滿腹憂鬱藏在心底。天長日久,誰也不會關心他(她)的情感世界,歲月對其愛情的渴望一寸一寸地掩埋。

還有些人,或因原配出軌,或因賭博,或因吸毒,實在過不下去而離了婚,其子女尚小,這時候,公公婆婆會主動站出來對兒媳百般呵護關愛。對痛不欲生的女人來說,無疑是落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不看僧面看佛面,為了子女,她們將婆媳關係進行得超越了血緣的母女親情!我見識過幾位女性,二十幾歲三十歲左右離了婚,五十多歲仍然離婚沒離家。由於公婆積極介入,在經済上,情感上,行為上全身心的投入,為的是不散這個家;為的是,孫兒孫女不受流浪之罪;為的是,盼望不聽話的浪子回頭……母性一般都較善良,加上親生骨肉留在身邊。即便再婚,尚不知道前途是凶還是吉,乾脆安下心來為子女而活。母性的偉大,通常這時候更能夠顯現。

人世間,尤其是婚姻,是一個永遠說不清道不完的大課題,幾乎人人都面臨的一本難念的經。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