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梵香寺 (北京香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藏傳佛教

圖片來自xuite

梵香寺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南路南河灘西萬安山東麓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歷史

梵香寺建於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為乾隆帝團城閱兵之時休息用膳之所。

清朝時,以寶諦寺為中心,形成了一組滿族藏傳佛教寺廟群。這組寺廟包括:寶諦寺寶相寺長齡寺方圓廟、梵香寺、實勝寺。這組寺廟群距離團城演武廳很近。這組寺廟群後毀於八國聯軍之手。[1]其中梵香寺僅來遠齋(俗稱「松堂」)倖存。朱自清曾於1934年遊覽松堂並作《松堂遊記》。1984年,旭華之閣及松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

建築

梵香寺坐西朝東,位於實勝寺以南,演武廳西南里許,寶相寺(現存旭華之閣)以東里許。寺旁的松林內,現存來遠齋(俗稱「松堂」),也是坐西朝東,為漢白玉仿木結構的敞廳,石枋柱上有乾隆帝御筆對聯:「指雲際千峰興懷蜀道,聽松間萬籟頓入梵天」,橫額曰「策功績武」。廳內置有一紫石雕刻的須彌座,上置一臥碑,為乾隆帝御筆,內容是讚揚健銳營的詩及序,為研究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之役的重要文獻。敞廳之後為疊石假山,還有幾十株古白皮松,「松堂」一名即由此而來。

立於香山南路紅旗村的松堂內的臥碑上,刻有《乾隆十五年御製賜健銳雲梯營軍士食即席得句有序》,刻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該碑為整塊青石雕成,為屏風式,寬194厘米,高270厘米,厚25厘米。碑身浮雕有夔龍紋、雲紋。碑文中的漢文乾隆帝御製並行書,先記後詩。全文為:[3][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