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棉花根腐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棉花根腐病

棉花根腐病
原圖鏈接

幼苗發病,先從根毛開始發生,逐漸擴展。病苗根頸部和根部呈黑褐色腐爛,濕度大時產生灰白色霉。莖部的病斑擴展後可致表皮開裂呈長條形或棱形淺綠色病斑,後又變成暗紫色至黑色。皮層干腐易脆,常形成中空,極易從土中拔起。病苗矮化,葉片皺縮不展或萎蔫,不變色,不久倒伏死亡。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棉花黑根腐病

分布區域:中國各大棉花產區皆有所分布

棉花根腐病
原圖鏈接  

中文名:根串珠霉

拉丁學名:Thielaviopsis basicola Ferr.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棉:花、豌豆、番茄、黃瓜。花卉等

症狀危害

棉黑根腐病又叫棉花褐根病,棉花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發病重的田塊,可造成幼苗大量死亡以及皮棉產量和品質的降低,局部地區時有發生。

棉花幼苗發病,先從根毛開始發生,逐漸擴展。病苗根頸部和根部呈黑褐色腐爛,濕度大時產生灰白色霉。莖部的病斑擴展後可致表皮開裂呈長條形或棱形淺綠色病斑,後又變成暗紫色至黑色。皮層干腐易脆,常形成中空,極易從土中拔起。病苗矮化,葉片皺縮不展或萎蔫,不變色,不久倒伏死亡。3~4片真葉期後氣溫升高病情發展緩慢,臨近秋季在有利的氣候條件下表現症狀,發病高峰在吐絮期。葉片突然下垂,葉色淡,葉片調萎但不脫落。病株根莖部腫大並扭曲,病根黑褐色或有一半不變色,比健根細,病部表皮縱向開裂,裂紋彼此銜接,形似網狀。縱剖根莖部和根部,可見根莖部往下和地上莖基部的木質部呈紫黑色腐爛,干後呈棕褐色。莖部維管束仍是白色,病、健處分界明顯,呈黑褐色環狀,不同於棉花黃萎病枯萎病[1]

病原特徵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具分隔3~5個,無色透明,大小5.5~19×3~5(μm),分生孢子大小7~23×3~6(μm),分生孢子兩端各具1油滴。厚垣孢子棍棒狀,暗褐色,有透明的基細胞,厚垣孢子串生,每串5~8個,厚垣孢子鏈大小25~55×10~16(μm)。該菌在燕麥、洋菜培養基上菌落初為白色,後變褐色。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生長溫限20~33℃,萌發適溫25℃。菌絲生長適溫20~24℃。

傳播途徑

1、棉黑根腐病的病菌主要以菌絲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腐生越冬。

2、棉黑根腐病在第2年侵染幼苗根系表皮及皮層組織。侵染數天後產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主要通過灌溉水和農具及隨病殘體混入堆肥或廄肥傳播為害。分生孢子在土中能存活幾個月,厚垣孢子能在土中存活多年。

發病原因

1、棉黑根腐病發生與氣候條件、土壤菌量、寄主抗病性、土壤理化性質等因素關係密切。

2、棉花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海島棉較陸地棉容易發病。

3、當土壤溫度15~20℃有利於發病;低於15℃,高於27℃很少發病。

4、連作棉田土壤中病菌數量大,發病重。

5、一般粘土較砂土發病重;中性和鹼性土比酸性土發病重;貧瘠地發病較肥沃地重;地勢低洼易積水的地方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精選種子,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結合間、定苗時拔除病株並燒毀或深埋。

②嚴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防止土溫降低。出苗後和雨後及時中耕鬆土,破除板結,提高地溫,以利於根系發育,減少發病。

③合理施肥,增施基肥和磷鉀肥,以培育壯苗。也可採用無菌營養缽育苗,減少苗期侵染。

④採用透明聚乙烯薄膜在夏季覆蓋曬土14-66天,在0-46cm土層內病菌幾乎完全被消滅。

⑤與苜蓿和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可明顯降低發病率。

化學防治

①用種子重量0.5%的50%五多合劑可濕性粉劑,或0.5%的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0.5%的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0.5%的30%的苗菌敵可濕性粉拌種。

②田間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或噴霧,或30%的苗菌敵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或噴霧。藥劑中加用甲殼素100倍液,或雲大120植物生長調節劑3000倍液,效果更好。[2]


相關視頻

棉花根腐病防治顯成效


聊聊根腐病那點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