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森林氣象學是天氣學一個名詞術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目錄

名詞解釋

森林氣象學是研究森林和大氣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是氣象學和森林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它既是應用氣象學的一個分支,又是林學的一門基礎學科。氣候條件是林木生長不可缺少的生態因子。它對樹種的傳播和萌發,樹木的生長和發育、開花和結果,以及森林的組成、演替和地理分布都有重要影響。另一方面,森林又通過同周圍大氣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從而影響並改變森林內及其影響所及地區的氣象要素場結構(包括輻射、溫度、濕度、風、降水、空氣成分等)。

中國的森林氣象研究工作始於1954年。當時為配合華南橡膠林的種植及遼西、冀西和蘇北防護林的營造,開展了防護林小氣候的研究;同年在東北小興安嶺林區設立了林內和林外的森林氣象站(包括梯度觀測塔),對森林和林間空地的氣候進行定期對比觀測,也對紅松苗圃進行了小氣候的流動觀測。60年代初開始人工林小氣候的研究。1982年10月,中國第三次森林氣象學術討論會對森林氣候、森林水文、森林能量平衡、防護林氣象、林火氣象、大氣污染和城市綠化小氣候,以及森林影響大氣降水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