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本是有情物(席永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植物本是有情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植物本是有情物》中國當代作家席永君的散文。

作品欣賞

植物本是有情物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植物本是有情物,植物心理學家給它們裝上活性翻譯機,人們發現,植物處在不同的環境下,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誰說植物不解語,你瞧,它不是以最美的盛開回饋於愛它的人兒了嗎?

水仙,這名字真是好,有詩意。《百花藏譜》說,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本草綱目》說,宜卑濕處,不可缺水,故名水仙;《水仙花志》說,此花得水則新鮮,失水則枯萎,大概初名水鮮,諧音水仙。在我看來,水仙者,水中仙女也,纖塵不染,清麗脫塵。

水仙有諸多有趣的別名。鱗莖肥大,像蒜,《群芳譜》記載:「水仙,六朝人呼為雅蒜」;莖幹虛通若蔥,宋《南陽詩注》稱之為「天蔥」;其姿風雅,元《三柳軒雜識》推崇為「雅客」……此外,它還有個別稱「凌波仙子」,這雅號源於曹植《洛神賦》中有關洛水女神的傳說,相傳宓妃因不能與自己所愛的人結為伉儷而溺於洛水成仙,多情的詩人於是借水仙一縷芳魂,把衣袂飄飛、香風隱隱的洛神喻為凌波獨立的水仙花。宋人黃庭堅有詩云:「凌波仙子生塵,水上輕盈步微月。」

我尤喜水仙的潔淨。每年冬天,以一缸清水養之,幾粒白石壓着根須,她便一心一意生長起來,生根、長葉、開花,如此乾淨清楚的育養過程,宛若生命里索取不多的女子,簡靜、單純,質而不俚,卻有冰清玉潔之姿、香遠溢清之味。或許,世間真正得道的修行者都是如此,凡俗素樸的眾生相,但骨子裡卻有着通透的仙風禪意?水仙花安靜地吐露清芬,是否在無言地昭示世人——如何盡一己之能,以最少的索求、奉獻儘可能豐富的美好?

水仙花開,寒素的冬天飄蕩着一縷詩意。她踏着冬日清風,給人們送來春天的訊息——如果沒有水仙,冬天該是怎樣寂寞荒涼呢?

關於水仙,《內觀日疏》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姚姓婦人,在寒冬深夜,夢見天上觀星落地,化作一叢香美異常水仙,婦人取而食之,醒來生下一個美麗女兒。此女聰慧過人,能詩善文。因而,人們將婦人食的花,稱為「姚女花」。又因觀星即女史星,此花又被稱為「女史花」。

如果植物有性別之分,那麼,搖曳在中國文化里的水仙,玉質冰肌,分明是一株女性植物呢。然而,在西方人眼裡,水仙卻是不折不扣的男性植物。那個叫納西瑟斯的少年,在深山一潭泉水邊,欲低頭喝水時,突然望見水中有一個美麗少年。於是,瘋狂的愛情立刻產生——他愛上了自己的倒影。自此,少年於泉邊日夜守候,不肯離開半步,最後消瘦而死。死後,守候之地,長出一朵向泉潭低垂的白色小花,那就是水仙。

想到水仙是如此自戀男子化成,我就不禁莞爾。每每,遇着水仙一樣的男子,柔軟嫵媚,巧笑倩兮,舉手投足,自我中心,自我為大,我就輕笑着避開——實在是看不得男子的顧影自憐呀。

在我心中,還是將愛戀鎖定於「水中仙女」——花梗亭亭,花朵潔白,花蕊淡黃,花香醉人,是身穿翡翠衣、凌波而來的仙女。仙女下凡,給塵世里的人們帶來天堂的香氣,那乾淨的香,我相信,是可以淨化心靈的。

[1]

作者簡介

席永君,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