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刺果甘草(豆科、甘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冠淡紫色
圖片來自 果蔬百科

開花的種類——刺果甘草(豆科、甘草屬植物)

是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根狀莖無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可達1.5米,條棱,密被黃褐色鱗片狀腺點,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成球狀;總花梗短於葉,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萼鍾狀;花冠淡紫色、紫色或淡紫紅色,旗瓣卵圓形,頂端圓,基部具短瓣柄,龍骨瓣稍短於翼瓣。果序呈橢圓狀,莢果卵圓形,頂端具突尖,種子黑色,圓腎形,6-7月開花,7-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各省區及陝西、山東、江蘇。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常生於河灘地、岸邊、田野、路旁。刺果甘草的莖葉作綠肥,亦可藥用。

刺果甘草(學名: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刺果甘草
  • 拉丁學名: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
根、莖和葉子入藥
圖片來自 360百科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豆目
  • 科:豆科
  • 屬:甘草屬
  • 種:刺果甘草
  • 命名者及年代:Maxim.,1859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和根狀莖無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1-1.5米,具條棱,密被黃褐色鱗片狀腺點,幾無毛。葉長6-20厘米;托葉披針形,長約5毫米;葉柄無毛,密生腺點;小葉9-15枚,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5-2厘米,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密被鱗片狀腺體,無毛,頂端漸尖,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微小的鈎狀細齒。

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成球狀;總花梗短於葉,密生短柔毛及黃色鱗片狀腺點;苞片卵狀披針形,長6-8毫米,膜質,具腺點;花萼鍾狀,長4-5毫米,密被腺點,基部常疏被短柔毛;萼齒5,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花冠淡紫色、紫色或淡紫紅色,旗瓣卵圓形,長6-8毫米,頂端圓,基部具短瓣柄,翼瓣長5-6毫米,龍骨瓣稍短於翼瓣。果序呈橢圓狀,莢果卵圓形,長10-17毫米,寬6-8毫米,頂端具突尖,外面被長約5毫米剛硬的刺。種子2枚,黑色,圓腎形,長約2毫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嫩莖。

培養條件培養基:⑴MS+6-BA0.5毫克/升+IAA1毫克/升;⑵MS+6-BA0.5毫克/升+NAA1毫克/升;⑶MS+6-BA0.5毫克/升+IBA1毫克/升;⑷MS+6-BA0.5毫克/升+2,4-D1毫克/升;⑸MS+NAA0.5毫克/升+2,4-D0.5毫克/升;⑹MS+6-BA0.1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⑺MS+6-BA0.3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⑻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⑼1/2MS+IAA0.4毫克/升;⑽1/2MS+IAA0.6毫克/升;⑾1/2MS+IAA0.8毫克/升;⑿1/2MS+IAA1毫克/升;⒀1/2MS+IAA1.2毫克/升。上述MS培養基中均加3%蔗糖,1/2MS培養基中加1.5%蔗糖,固體培養基的瓊脂含量為0.5%,pH5-8.0。光強30-4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為10-11小時/天,培養溫度為14-27℃。

生長與分化情況:

無菌材料的獲得將生長旺盛的刺果甘草嫩莖切成長3-4厘米莖段,放入250毫升的磨口廣口瓶中,用自來水沖洗20分鐘後,振盪洗滌4次,加0.05%的安利洗滌液振盪洗滌5分鐘,再用自來水洗滌3次,移至超淨工作檯上,用70%的乙醇振盪滅菌30秒左右後,迅速用無菌水清洗3次,接着用0.05%的氯化汞,溶液振盪滅菌12分鐘,再用無菌水振盪清洗5次,即獲得無菌材料。

愈傷組織的誘導用解剖刀將無菌嫩莖表皮削掉後,切成0.3-0.5厘米的塊狀,分別接種到培養基⑴-⑸上培養誘導愈傷組織。培養40天時,培養基上的材料未見形成愈傷組織,而培養基開始形成愈傷組織。培養到80天的觀察統計表明,在培養基上,愈傷組織的誘導率分別為39%、67%、88%、91%。儘管在培養基⑸上愈傷組織的誘導率高,但其白而鬆軟,為沒有分化能力的愈傷組織;在培養基上誘導的愈傷組織呈綠色的顆粒狀,外觀上為具有分化能力的愈傷組織。把在培養基上誘導的愈傷組織在相同的條件下連續繼代培養8次,不僅每-代的培養周期縮短為50天,而且繼代培養的愈傷組織色澤和其他外部性狀仍保持不變。

分化培養將在培養基上誘導的綠色顆粒狀愈傷組織,接種到培養基上進行分化培養。培養30天時,所有培養基上的愈傷組織都可見緩慢生長;培養到45天時,在培養基⑺和⑻上的愈傷組織上部顆粒有綠色的芽點;再經過30天的培養,培養基⑺上的愈傷組織停止分化,而在培養基⑻上的愈傷組織會分化出布滿表面的綠色叢生不定芽。培養基上的顆粒狀愈傷組織的分化率為99%。

試管苗的生根將分化培養基⑻上分化生長高約0.5厘米以上的叢生不定芽切去基部的愈傷組織,轉接到培養基⑼-⒀上,進行生根培養。培養10天左右,培養基上形成可見的根原基;繼續培養15天後,培養基⑽的根系生長好於其他培養基。40天時,培養基⑽的平均每株試管苗生根6.7條,根長3厘米左右,生根試管苗生長旺盛。生根率為92.4%。

試管苗的移栽打開生根試管苗的培養瓶蓋,放在光強60微摩爾/(平方米·秒)下煉苗3天後,取出試管苗,洗去根部培養基後,切成具有2條以上根的獨立苗,移栽到以爐灰渣為基質的花盆中,於溫室內溫度為20-28℃、濕度95%左右的遮陰條件下培養,10天左右開始生長;再於正常的日光溫室的條件下培養40天,成活率為69%。移栽90天後,移栽試管苗的長勢與同期播種的實生苗基本一致,以後試管苗的生長優於實生苗,其根係為實生苗的2倍左右。

主要價值

肥料:莖葉作綠肥。

綠化:刺果甘草的生長周期長,抗旱、抗蟲,是一種抗逆性較強的綠化植物。

環境:由於刺果甘草草莖杆堅硬,植株高大,分枝多,葉量大,根系發達,固沙保土作用良好。

經濟:刺果甘草種子不僅可以榨油,莖纖維可用於編織多種編製品。莖杆木質化程度高,燃燒值高,也是一種重要的薪炭植物;還是一種良好的蜜源植物。

飼料:刺果甘草可青飼,亦可曬制乾草,也可與禾本科飼料作物混合青貯。在中國華北,一年可刈割2-3次,濱海天然刺果甘草草地,覆蓋度90%左右,年公頃產鮮草45-60噸;覆蓋度95%以上的內陸草地,每公頃產鮮草60-75噸。 [1]

藥用:

藥用部位:以果實、根入藥。中藥名:果實:狗甘草。根:狗甘草根。

採收加工:果實:秋冬果熟後採集,曬乾。根:全年可采。

主要成分:根和根莖含馬其頓甘草酸、三萜皂苷A和B、刺果甘草酸、高紫檀酚等成分。

藥理作用:甘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性味功能:果實:甘、辛,微溫。根:甘、辛,溫。果實:催乳。根:甘殺蟲止癢,鎮咳。

主治用法:果實:用於乳汁缺少。根:用於陰道滴蟲病,百口咳。

刺果甘草(學名: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

多年生草本。根和根狀莖無甜味。葉長6-20厘米,葉柄無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成球狀;花冠淡紫色、紫色或淡紫紅色,果序呈橢圓狀,莢果卵圓形,種子2枚,黑色,圓腎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產東北、華北各省區及陝西、山東、江蘇。

栽培技術

1、土壤選擇:栽培甘草應選擇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條件良好,土層厚度大於2米,內無板結層,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質土壤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來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須保證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則會影響全苗壯苗。

2、品種選用及種子處理:良種是奪取甘草高產的內在因素。在我縣一般選用烏拉爾甘草和脹果甘草為當家品種。採用種子做播種材料者,播前種子用電動碾米機進行碾磨,或將種子稱重置於陶瓷罐內,按1千克種子加80%的濃硫酸30毫升進行拌種,用光滑木棒反覆攪拌,在20℃溫度下經過7小時的悶種,然後用清水多次沖洗後晾乾備用,發芽率可達90%以上。

3、播種:甘草在春、夏、秋三個季節均可播種,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種為最好,此時氣溫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較長的生長期。播前施用優質農家肥每畝4000千克、磷二銨每畝35千克做基肥,若用種子播種,播種方法可採用條播或穴播較好,播種量每畝2-2.50千克,行距30-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後覆土耙耱保墒。

田間管理

(1)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發前追施磷二銨每畝25千克。並開溝施於行側10厘米深處,溝深15厘米,施肥後覆土。

(2)灌水:播種當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畝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後1個月左右進行,以後每隔1個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漸減少灌水次數。

(3)間苗:當甘草秧苗長到15厘米高時可進行間苗,株距15厘米,每畝保苗約2萬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種當年一般中耕3-4次,以後可適當減少中耕次數,結合中耕主要消滅菟絲子等田間雜草。

(5)採種:若採用人工種植栽培時必須年年採種,在開花結莢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與果,即可獲得大而飽滿的種子。採種應在莢果內種子由青變褐時,即進行定漿中期最好,此時種子硬實率低,處理簡單,出苗率高。採種時間不宜過早,否則播種後影響種子的發芽率,造成缺苗斷壟。 [2]

病蟲防治

(1)鏽病:被真菌侵害後,葉的背面出現黃褐色的皰狀病斑,破裂後散發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多孢子堆和復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來燒毀。初期噴灑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97%敵銹鋼400倍液。

(2)褐斑病:被真菌感染後,葉片產生圓形和不規則形病斑,中央灰褐色,邊緣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來燒毀。初期噴1:1:1~16的O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濕性粉劑1500~Z00O倍液。

(3)白粉病: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後,葉片正反面產生白粉。

防治方法:噴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劑加米湯或麵漿水噴灑。

(4)蚜蟲:又叫蜜蟲、膩蟲,成、若蟲吸莖葉汁液,嚴重時造成莖葉發黃。

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植株和落葉深埋。發生期噴50%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數次。

(5)紅蜘蛛:8月份左右發生,9月份左右危害嚴重,主要侵食葉片和花序。葉片被害後,葉色由綠變黃,最後枯萎。此蟲多藏於葉背面。

刺果甘草的功效作用及食用禁忌

刺果甘草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的根和莖以及葉子都能入藥,是功效出色的中藥材。

1、促進乳汁分泌

促進女性產後乳汁分泌是刺果甘草,最重要的功效,在女人生小孩以後,經常會出現乳汁不足和乳汁量少的情況,這時可以用刺果甘草煲湯喝,多數產婦服用後能讓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會讓產後無奶和產後乳汁不足的症狀減輕。

2、驅蟲止癢

刺果甘草入藥後還能驅蟲止癢,特別是它的根對人體內的寄生蟲有特別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它還能治療女人的陰道滴蟲病,在治療的時候可以把它加清水煎煮,煮好後的藥湯熏蒸並清洗外陰,用藥以後能讓滴蟲病引發的痛癢很快減輕或者消失。

3、消炎殺菌

刺果甘草入藥以後還能消炎殺菌,它對人們皮膚表面出現的皮膚真菌有特別好的抑制和消滅作用,能防止這些真菌對人類皮膚細胞產生傷害,對人們因真菌感染導致的皮炎有特別好的治療作用,另外人們因真菌感染出現腳氣時,也可以用刺果甘草治療,用藥以後治療效果特別好。 [3]

刺果甘草的食用禁忌

* 刺果甘草是一種藥用功效極為出色的中藥材,而且它沒有明顯的毒性和副作用,不過是藥三分毒,刺果甘草也不例外,人們在平時服用刺果甘草時禁止過量服用,不然會加重身體,多器官負擔,容易引發身體不適危害身體健康。大家在服用刺果甘草時也要注意它的食用禁忌,以免因食用不當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