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角葉風毛菊(菊科、風毛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角葉風毛菊(菊科、風毛菊屬植物))

為桔梗目、菊科、風毛菊屬的的二年生草本。生長于山坡、草地、林下、灌叢、荒地、牧場、雜木林中及河谷林緣等地,海拔800-3400米處。

三角葉風毛菊(學名:Saussurea deltoidea)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三角葉風毛菊
  • 拉丁學名:Saussurea deltoide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菜薊族
  • 亞 族:飛廉亞族
  • 屬 :風毛菊屬
  • 亞 屬:齒冠亞屬
  • 分布區域:陝西、浙江等。

形態特徵

植株:二年生草本,高0.4-2米。

莖:莖直立,被稠密的銹色多細胞節毛及稀疏或稠密的蛛絲狀毛或蛛絲狀棉毛,有棱,基部直徑達1.5厘米以上。

中下部莖葉有葉柄,柄長3-6 厘米,被銹色的稀疏或稠密的多細胞節毛,柄基擴大或稍擴大,葉片大頭羽狀全裂,頂裂片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長20厘米,寬達15厘米,基部寬戟形或心形或寬楔形,頂端漸尖,邊緣有鋸齒或重鋸齒,齒頂有小尖頭,側裂片小,1-2對,長橢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對生或互生,邊緣全緣或幾全緣,頂端急尖,有小尖頭,羽軸有狹翼;上部莖葉小,不分裂,有短柄,三角形、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戟形,邊緣有鋸齒,齒頂有小尖頭;最上部莖葉更小,有短柄或幾無柄,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尖鋸齒或全緣;全部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粗糙,被稀疏的糠秕狀短糙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或稠密的絨毛。

頭狀花序大,下垂或歪斜,有長花梗,單生莖端或單生枝端或在莖枝頂排列成稠密或稀疏的圓錐花序。總苞半球形或寬鍾狀,直徑3-4厘米,被稀疏蛛絲狀毛;總苞片5-7層,外層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8毫米,寬1-1.5毫米,頂端草質綠色擴大,邊緣有細鋸齒或流蘇狀鋸齒,中層長披針形,長9:5-11.5毫米,寬約2.3毫米,頂端擴大,草質,綠色,邊緣有鋸齒,內層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8-19.5毫米,寬2-2.3毫米,頂端漸尖。小花淡紫紅色或白色,長11.5毫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5.5毫米,外面有淡黃色的小腺點。

果:瘦果倒圓錐狀,長5毫米,黑色,有橫皺紋,頂端截形,有具鋸齒的小冠。冠毛1層,白色,羽毛狀,長1.2厘米。花果期5-11月。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1]

主要價值

中藥三角葉風毛菊為菊科植物三角葉風毛菊的根。

別名:白牛蒡根,豬蹄叉,白紫菀,毛葉威靈仙,大葉防風,翻白葉。

【苗藥】火梅草,洞江果崩:根主治產後乳少,白帶過多,消化不良,腹脹,小兒疳積,骨折,病後體虛,並治胃寒痛,風濕骨痛《湘藍考》。

根(白牛蒡根):淡,微溫。有香氣。健脾消疳,催乳,祛風濕,通經絡。用於產後乳少,帶下病,消化不良,腹脹,小兒疳積,病後體虛,胃寒痛,風濕關節痛,癰癤疔毒。

三角葉風毛菊(中藥材)

為菊科植物三角葉風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 (DC.) C. B. Clarke[Aplataxis deltoidea DC.]的根。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健脾消疳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白帶過多,腹瀉,痢疾,小兒疳積,胃寒疼痛。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健脾消疳。

主治:用於風濕痹痛,白帶過多,腹瀉,痢疾,小兒疳積,胃寒疼痛。

相關配伍

1、治虛熱盜汗翻白葉30g。燒豬蹄吃,每日2次。

2、治痢疾翻白葉15g。加紅糖煨水服,每日3次。

3、治頭暈耳鳴翻白葉30g。燉豬肉吃,每日2次。(1-3方出自《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2]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滋陰清熱,利濕,補肝腎。」

2、《全國中草藥匯編》:「健脾消疳,催乳,祛風濕通經絡主治產後乳少白帶過多消化不良,腹脹,小兒疳積,骨折,病後體虛,並治胃寒痛風濕骨痛。」

附註:本品苗族用根主治產後乳少、白帶過多、腹脹、小兒疳積、骨折、病後體虛,並治胃寒痛、風濕骨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