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向日葵花(菊科、向日葵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向日葵花(菊科、向日葵屬植物))

是桔梗目、菊科、向日葵屬的植物。因花序隨太陽轉動而得名。一年生草本,高1-3.5米,最高可達9米。莖直立,圓形多稜角,質硬被白色粗硬毛。廣卵形的葉片通常互生,先端銳突或漸尖,有基出3脈,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被毛,有長柄。頭狀花序,直徑10-30厘米,單生於莖頂或枝端。總苞片多層,葉質,覆瓦狀排列,被長硬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生中性的黃色舌狀花,不結實。花序中部為兩性管狀花,棕色或紫色,能結實。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質化,灰色或黑色,稱葵花籽。

野生向日葵棲息地主要是草原以及乾燥、開闊的地區。它們沿着路邊、田野、沙漠邊緣和草地生長。在陽光充足,潮濕或受干擾的地區生長最好。原產南美洲,馴化種由西班牙人於1510年從北美帶到歐洲,最初為觀賞用。19世紀末,又被從俄國引回北美洲。世界各國和中國均有栽培,通過人工培育,在不同生境上形成許多品種,特別在頭狀花序的大小色澤及瘦果形態上有許多變異,並為綜合利用的最好原料。

主要分兩大類,食用和觀賞。向日葵種子叫葵花籽,含油量很高,為半幹性油,味香可口,供食用。花穗、種子皮殼及莖稈可作飼料及工業原料,如制人造絲及紙漿等,花穗也供藥用。

向日葵(學名:Helianthus annuus L.;英文名:Sunflowers):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向日葵
  • 拉丁學名:Helianthus annuus L.
  • 別 名:葵花、向陽花、望日葵、朝陽花、轉日蓮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向日葵族
  • 屬 :向日葵屬
  • 種 :向日葵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 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 [86]
  • 同義學名:1Helianthus aridus Rydb.
  • 同義學名:2Helianthus erythrocarpus Bartl.
  • 同義學名:3Helianthus indicus L.
  • 同義學名:4Helianthus jaegeri Heiser
  • 同義學名:5Helianthus lenticularis Douglas
  • 同義學名:6Helianthus macrocarpus DC.
  • 同義學名:7Helianthus macrocarpus DC. & A.DC.
  • 同義學名:8Helianthus multiflorus Hook.
  • 同義學名:9Helianthus ovatus Lehm.
  • 同義學名:10Helianthus platycephalus Cass.
  • 同義學名:11Helianthus tubaeformis Nutt.
  • 英文名稱:Common Sunflowes,Sunflowers
  • 外文名 英文:Sunflower
  • 法 文:Tournesol
  • 西 班 牙:Girasol
  • 德 文:Sonnenblume
  • 意 大 利:Girasole

植物學史

命名

向日葵又名朝陽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陽而得名。英語名稱「Sunflower」卻不是因為它的向陽特性,而是因為其黃花開似太陽的緣故。16-17世紀Sunflower一詞從拉丁語Flos Solis借譯過來。向日葵的法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名稱Tournesol,Girasol和Girasol,同漢語名稱一樣,也是基於「向日」這一特性來命名的。

事實上,向日葵是中文裡別名最多的作物之一,以至於成了語言學上說明方言間同物異名現象的經典例子。北京大學的經典教材《語言學綱要》中就提到:「……同是『向日葵』,在漢語的各地方言中也有各種不同的叫法,河北唐山叫『日頭轉』,承德叫『朝陽轉』,任丘叫『望天轉』,山東濟南叫『朝陽花』,昌樂叫『向陽花』,莒縣叫『轉日葵』,棲霞叫『轉日蓮』,湖南邵陽叫『盤頭瓜子』等等。」

儘管有這麼多的別名,但最終是「向日葵」一名勝出,成為這種作物在整個中文世界中的普通名。最早提到這個名字的也是一本明末著作——文震亨《長物志》,此後清代陳淏子《花鏡》等著作也用了這一名稱。顯然,「向日葵」是移用了古代植物名稱「葵」新起的名字。

世界

向日葵是美洲原住民在史前北美種植的幾種植物之一,是北美東部農業綜合體的一部分。儘管人們普遍認為,向日葵首先被馴化在如今的美國東南部,大約5000年前。但有證據表明該物種首先在公元前2600年在墨西哥被馴化。這些作物在墨西哥塔巴斯科的聖·安德列斯(San Andres)挖掘地點被發現。美國最早的已知完全馴化向日葵的例子已在田納西州發現,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左右。其他非常早期的例子來自肯塔基州東部的岩石遺址。許多土著美國人使用向日葵作為他們太陽神的象徵,包括阿茲特克人和墨西哥的奧托米人以及南美洲的印加人。向日葵是整個北美洲印第安部落中的常見作物。有證據表明,這種植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在大約公元前3000年在當代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地區種植的。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向日葵可能在玉米之前被馴化。

1510年,早期的西班牙探險家在美洲遇到了向日葵,並將其種子運回歐洲。已知在如今的美國東部大陸已經馴化的四種植物中,已經成為重要的農業商品,向日葵是當代最具經濟重要性的植物。

在18世紀,向日葵油的使用在俄羅斯變得非常流行,尤其是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成員,因為根據一些禁食傳統,向日葵油是四旬期允許的少數幾種油之一。在19世紀早期,向日葵首先在沃羅涅日省的阿列克謝耶夫卡(Alexeyevka)村由商人丹尼爾·博卡里奧夫(Daniil Bokaryov)商業化,他開發了一種適合大規模種植的技術,並迅速傳播。從那時起,該鎮的徽章就包含了向日葵的形象。

野生向日葵原產於北美,但該植物的商業化發生在俄羅斯。直到近代,向日葵植物才回到北美成為一種栽培作物。但是,美國印第安人首先將植物馴化成單頭植物,種子顏色多種多樣,包括黑色,白色,紅色和黑色及白色條紋。

這種異國情調的北美植物在1500年左右被西班牙探險家帶到了歐洲。該植物在當代的西歐廣泛傳播,主要作為觀賞植物,但開發了一些藥用。到1716年,英國專利被授予從葵花籽中榨油的權利。

向日葵在18世紀作為栽培植物變得非常受歡迎。大部分的功勞都歸功於俄國的彼得大帝。該植物最初用作觀賞植物,但是到1769年,文獻提到了可以生產種植食用油的向日葵。到1830年,向日葵油的生產以商業規模進行。俄羅斯東正教會通過禁止大部分食油品在四旬期消費而使葵花籽油增加了其受歡迎程度。因為向日葵油並未被列入禁止名單,因此作為食物立即受到歡迎。

到19世紀初,俄羅斯農民種植了超過200萬英畝的向日葵。在此期間,確定了兩種特定類型:用於食用油生產的油品類型和用於直接人類消費的兩大類型。政府研究計劃得以實施。 「維·桑·普斯托沃特」(V. S. Pustovoit)在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開展了一項非常成功的育種計劃,使食用油含量和產量顯着增加。這個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向日葵科學獎被稱為「普斯托沃特獎」(Pustovoit Award)。

到19世紀末,俄羅斯葵花籽進入美國。到1880年,種子公司在產品宣傳單中推介「猛獁俄羅斯」(Mammoth Russian)向日葵種子。這種特殊的種子名稱在1970年仍在美國市場提供,差不多經歷了100年。這種傳播到北美的種子運動的來源可能是俄羅斯移民帶去的。在美國,向日葵作物的第一個商業用途是用於家禽的青貯飼料。 1926年,美國密蘇里州向日葵種植者協會參與了第一次將葵花籽加工成油的過程。

加拿大於1930年開始實施第一個官方政府的向日葵育種計劃。所使用的基本植物育種材料來自門諾派(來自俄羅斯的移民)花園。由於食用油的需求,種植面積擴散。到1946年,加拿大農民建造了一個小型破碎廠。種植面積也擴散到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和北達科他州。1964年,加拿大政府授權種植俄羅斯品種「佩雷多維克」(Peredovik),該種子產量高並且含油量高。美國的種植面積增加,對葵花籽油的生產具有商業利益。向日葵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雜交技術,提供額外的產量和食用油的增強以及抗病性能。

由於歐洲對向日葵油的需求強勁,美國的種植面積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升級至500多萬公頃。俄羅斯在過去幾十年中向葵花籽油出口刺激了這種歐洲的需求。在此期間,用於烹飪的牛脂等動物脂肪受到膽固醇問題的負面影響。然而,俄羅斯人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而歐洲公司也在關注美國新興產業。歐洲人進口葵花籽,然後在歐洲的工廠進行粉碎。時至今日西歐仍然是向日葵油的大量消費者,但取決於其自身的生產。美國向歐洲出口向日葵油。

中國

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人或荷蘭人把向日葵種子傳到南洋一帶,又從越南傳到中國的雲南,然後逐漸從西南往北方傳播。大約在100年前由俄國傳入中國北方。

向日葵約在明朝中期傳入中國,除了東南沿海一路外,還有可能自西南邊疆傳入。1993年河南新安荊紫山發現向日葵圖案琉璃瓦,該瓦為明正德14年(1519)當地重修的玄天上帝殿遺物,但是河南方志記載向日葵最早見於萬曆36年(1608)《汝南志》,而且只有向日葵這一名稱,無性狀描寫等,說明尚在引種初期,與琉璃瓦時間相距89年。

明代嘉靖43年(1564)浙江《臨山衛志》是向日葵在中國的最早記載,雖然僅有「向日葵」這一名稱記載。

最早記載向日葵的文獻是明末學者趙崡所著《植品》,該書出版於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其中明確寫道:「又有向日菊者,萬曆間西番僧攜種入中國。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盤,隨日所向。花大開則盤重,不能復轉。」這段文字不僅明確指出向日葵是由西方來華傳教士引入的異域植物,而且非常準確地描述了向日葵花盤向日的習性——開放之前才隨太陽轉動,開放之後便不再轉了。

稍晚成書的王象晉《群芳譜》也記載了向日葵:「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陽花。莖長丈余,干堅粗如竹。葉類麻,復直生。雖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盞,單瓣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已轉紫黑而堅。取其子種之,甚易生。」這段記載收錄了向日葵的三個名字,而且都不同於《植品》所用的名字。

而對向日葵最早的性狀描寫是明代萬曆47年(1619)姚旅的《露書》:「萬曆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傳至。其樹直聳無枝,一如蜀錦開花,一樹一朵或傍有一兩小朵,其大如盤,朝暮向日,結子在花面,一如蜂窩」。

該書中尚無「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譜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陽花,莖長丈余,稈堅粗如竹,葉類麻,多直生,雖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盂,單瓣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漸紫黑而堅,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墮胎」。

「向日」之名,見於文震亨《長物志》(約1635年左右)。成書於康熙27年(1688)《花鏡》載:「向日葵……只堪備員,無大意味,但取其隨日之異耳」,其實向日葵不止在清代前期,有清一代也主要作為觀賞用植物,清代各地方志也都將向日葵列於「物產·花類(屬)」中也能說明這一點。1820年謝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處處有之,既可觀賞,又可食用。

道光25年(1845)(貴州)《黎平府志》首次將向日葵同時列於「果之屬」與「花之屬」中。清末《撫郡農產考略》在「葵」篇中記載了向日葵,「牆邊田畔,隨地可種,生長極易」,說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沒有形成規模栽培,沒有出現在大田,只是作為副產品零星種植,其中「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錢,子可榨油」,是葵花子可榨油的首次記載,可見向日葵榨油同樣較晚。最早記載葵瓜子售賣的是《植物名實圖考》:「(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頭暈,滇、黔與南瓜子、西瓜子同售於市。」晚清葵花子開始作為西瓜子的替代品,逐漸在零食瓜子中有了一席之地。民國19年(1930)(黑龍江)《呼蘭縣誌》載:「葵花,子可食,有論畝種之者」,這是向日葵大面積記載的最早記錄。自此以後,向日葵在充當果品、榨油等方面異軍突起。

形態特徵

一年生高大草本。莖直立,高1-3米,粗壯,被白色粗硬毛,不分枝或有時上部分枝。葉互生,心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有三基出脈,邊緣有粗鋸齒,兩面被短糙毛,有長柄。頭狀花序極大,徑約10-30厘米,單生於莖端或枝端,常下傾。總苞片多層,葉質,覆瓦狀排列,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尾狀漸尖,被長硬毛或纖毛。花托平或稍凸、有半膜質托片。舌狀花多數,黃色、舌片開展,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不結實。管狀花極多數,棕色或紫色,有披針形裂片,結果實。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壓,長10-15毫米,有細肋,常被白色短柔毛,上端有2個膜片狀早落的冠毛。花期7-9月,果期8-9月。

最常見的向日葵高度為2.5-3.5米,最高可達9.17米。根據1567年的科學文獻報告,歷來被認為單頭向日葵植物是種植在意大利帕多瓦,植株高度最高可達12米。同樣的種子,種植在其他時間和地點,如西班牙馬德里,植株高度可達近8米。在荷蘭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更近的紀錄,在20世紀初則有8米以上的植株。

主要價值

食用

葵花籽含有蛋白質、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葉酸、鐵、鉀、鋅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葵花籽營養豐富、味道可口,是十分受人們歡迎的悠閒零食。脫殼的葵花籽仁可以烹飪或用於製作蛋糕、冰淇淋、月餅等甜食。

經濟

油用向日葵用於榨油,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不僅可以解決中國部分地區的食用油問題,還可以帶動養殖業、加工業的發展。向日葵油含有70%的亞油酸,豐富的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並且熔點低,在17-27℃時即可熔解,不含有害物(制癌物)芥酸,是價值極高的保健油,也是國際流行的首選保健油。向日葵榨油後的油餅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動物飼料,已被廣泛應用於家畜和禽類的養殖中。

淨化

觀賞:向日葵花盤形似太陽,花色亮麗,純樸自然,充滿生機。一般成片種植,開花時金黃耀眼,極為壯觀,深受大家喜愛。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之後,日本政府宣布,將核電站周圍20公里區域設為禁止進入的「警戒區」。在「警戒區」範圍內,放射性輻射的強度超過正常標準1000倍以上,碘131和銫137是其中最主要的兩种放射性物質。碘131的半衰期為8.3天,而作為一種重金屬放射物,銫137的半衰期卻長達30年。碘131的濃度有可能在自然環境中逐漸代謝,銫137則會沉積在土壤中很多年,對人造成持續的傷害。

面對難以代謝的銫137,日本政府想出了一個新的對策。為在「警戒區」清理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物質,種植向日葵。從萌芽到收割,利用綠色植物去除環境中的污染成分,或將其轉化為無毒物質,向日葵這種修復土壤的功能,幾乎貫穿在它的整個生長過程中。當其紮根土壤,利用其根系吸收養分的同時,也是一個對有害污染物進行提取、降解、過濾、固定或者揮發的過程。日本種植向日葵的計劃就是利用了這種技術。 除了對金屬污染物較強的抵禦能力,根部的富集作用是向日葵能夠吸收有害污染物的主要原因。碩大的花盤、金黃的朵瓣下,深入土壤的根部能將污染物吸收到向日葵的枝幹內部,將重金屬儲存在其內部,實現了重金屬物質「由下到上」的轉移,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

藥用價值

向日葵種子、花盤、莖髓、葉、花、根等均可入藥。向日葵種子性味甘平,可以驅蟲止痢,同時種子中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因此有一定的降脂作用。種子油還可作軟膏的基礎藥。花盤可以清熱化痰涼血止血,對頭痛、頭暈等有效。莖髓為利尿消炎劑。葉與花瓣可清熱解毒,還可作健胃劑。向日葵根用水煎服,可治療尿頻、尿急、尿痛等疾病。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1]

植物文化

花語

向日葵的花語是信念光輝高傲忠誠愛慕,寓意是沉默的愛,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向日葵的花姿雖然沒有玫瑰那麼浪漫,沒有百合那麼純淨,但陽光、明亮愛得坦坦蕩蕩愛得不離不棄,有着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而且綻放的不僅是愛情還有對夢想對生活的熱愛

向日葵養多長時間會開花?開完花後還能成活嗎?

向日葵花朵金黃,像「小太陽」,給人朝氣蓬勃的感覺,相對而言是一種好養的花,着急的花友想知道養多久能開花,開完花後還能成活嗎?

【向日葵養多長時間會開花?】

向日葵一般在4月播種,花期在7-8月,養3、4個月就能開花了。它是頭狀花序,生長在莖的頂端,也就是俗稱的花盤。花盆的邊緣是舌狀花,盤內的是管狀花。其花大小和顏色因品種而異,一般有橙色、淡黃色和紫紅色三種,充足的光照和養分對開花有幫助作用。

【盆栽向日葵花開完還能不能成活?】

不能活了,因為向日葵是一種一年生開花植物,當它的花朵凋謝之後,植株也不會馬上枯萎死去,而是逐漸孕育種子,等到籽粒成熟時,植株也將漸漸枯萎死去。

而它可以結出數量眾多的種子,我們來年春天氣溫回暖的時候,還可以利用這些種子播種繁殖出大量的向日葵盆栽小苗。而且它的種子出芽率也非常高,加上它的數量眾多,所以繁殖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向日葵一般採取播種繁殖,只需要一小粒健康成熟的種子,就能繁殖出一株向日葵盆栽小苗。 [2]

【小貼士】:

一定要將向日葵放在陽光充足朝向好的地方,注意開窗通風,保證每天的光照時間有六到七個小時。在陽台養護的話,可以將它抬高,以便能曬到更久的太陽。給向日葵澆水遵循「見干見濕」原則,盆土很輕時澆水,澆水澆透。如果長期放在陰暗的地方,它很容易長不好、徒長。

向日葵花象徵着什麼?

向日葵花象徵着在感情里一直付出和默默守護的人,可將其送給父母或是其他長輩。向日葵花還象徵着美好的生活,象徵着希望和光明,有高尚、高雅的品質。向日葵花外形秀美且花葉美觀,可以盆栽種於室內供人觀賞,還可以作切花送人。 [3]

向日葵花的象徵意義

向日葵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壽命短暫,不過花朵較為美觀。向日葵寓意為沉默的愛,象徵着在感情里一直付出和默默守護的人。向日葵可做切花,極為美觀,適合將其送給父母或是其他長輩,是對親人們無聲守候的感謝。

向日葵花株型秀美、花朵美觀,顏色亮麗,寓意為積極、光明和熱情。向日葵花象徵着美好的生活,代表着積極奮發的精神態度,給人一種積極進取的力量。向日葵花可以盆栽種養,可將其養在室內,能夠供人觀賞,還能裝飾房間。向日葵花美觀又淡雅,是父親節的禮品花卉,適合將其送給父親。向日葵花象徵着偉大的父愛,有敬仰和尊崇的寓意,可以在重要的節日將其送給父親。向日葵花寓意為光明,象徵着美好和希望,具有無私奉獻和高尚高雅的品質。

向日葵花可盆栽種在室內,不過向日葵花喜光照,在生長期間需要將其放在光照充足的位置。將向日葵花養在室內,可將其放在光照充足的陽台上,還要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養護期間,要適量的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向日葵花(菊科、向日葵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向日葵花開春染田間


《向日葵花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