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花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花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屬植物))

是千屈菜科、紫薇屬大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柱圓柱形,無毛或微被糠批狀毛。葉革質,矩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披針形,頂端鈍形或短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葉柄長6-15毫米,粗壯。花淡紅色或紫色,直徑5厘米,頂生圓錐花序長15-25厘米;花梗長1-1.5厘米,花軸、花梗及花萼外面均被黃褐色糠粃狀的密氈毛;花萼有棱12條,被糠粃狀毛;花瓣近圓形至矩圓狀倒卵形。蒴果球形至倒卵狀矩圓形;種子多數,長10-15毫米。花期5-7月,果期10-11月。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及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及台灣。多分布於低海拔濕潤地帶,生長於良好的立地條件如沿河一帶和沼澤地,但也能生長於沖積土上的森林裡。

花大,美麗,常栽培庭園供觀賞;木材堅硬,耐腐力強,色紅而亮,常用於家具、舟車、橋樑、電杆、枕木及建築等,也作水中用材;可以作為行道樹,在建築物附近、草坪邊緣栽植均有良好的綠化美化效果。樹皮及葉可作瀉藥;種子具有麻醉性;根含單寧,可作收斂劑。

大花紫薇(學名:Lagerstroemia speciosa (L.) Pers.)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花紫薇
  • 英 文 名:Queen Crape myrile
  • 拉丁學名:Lagerstroemia speciosa (L.) Pers.
  • 別 稱:大葉紫薇、百日紅、巴拿巴、五里香、紅薇花、百日紅、佛淚花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桃金娘目
  • 科 :千屈菜科
  • 屬 :紫薇屬
  • 種 :大花紫薇
  • 命名者及年代:(L.) Pers.,1807

植物學史

分類學:大花紫薇的種名speciosa,指具有「美麗的」花。

引種史:大花紫薇原產於澳洲、熱帶亞洲,於十九世紀末引入中國台灣。在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的栽培,是作為觀賞花木有意引入,至遲20世紀50年代引入。

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柱圓柱形,無毛或微被糠批狀毛。葉革質,矩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披針形,甚大,長10-25厘米,寬6-12厘米,頂端鈍形或短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兩面均無毛,側脈9-17對,在葉緣彎拱連接;葉柄長6-15毫米,粗壯。

花淡紅色紫色,直徑5厘米,頂生圓錐花序長15-25厘米,有時可達46厘米;花梗長1-1.5厘米,花軸、花梗及花萼外面均被黃褐色糠粃狀的密氈毛;花萼有棱12條,被糠粃狀毛,長約13毫米,6裂,裂片三角形,反曲,內面無毛,附屬體鱗片狀;花瓣6,近圓形至矩圓狀倒卵形,長2.5-3.5厘米,幾不皺縮,有短爪,長約5毫米;雄蕊多數,達100-200;子房球形,4-6室,無毛,花柱長2-3厘米。蒴果球形倒卵狀矩圓形,長2-3.8厘米,直徑約2厘米,褐灰色,6裂;種子多數,長10-15毫米。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1]

主要價值

觀賞:花大,美麗,常栽培庭園供觀賞。

木材:木材堅硬耐腐力強色紅而亮,常用於家具舟車橋樑電杆枕木及建築等,也作水中用材,其木材經濟價值據云可與袖木相比。

綠化:可以作為行道樹,在建築物附近、草坪邊緣栽植均有良好的綠化美化效果。

藥用:樹皮及葉可作瀉藥;種子具有麻醉性;根含單寧,可作收斂劑。

入藥部位:根及葉。

功效主治:斂瘡,解毒。用於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採集加工:根,秋、冬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葉,夏、秋季採摘,曬乾。

藥理作用:降血糖活性。 [2]

相關論述

《台灣藥用植物志》:「(印度)根為收斂劑。(馬來)葉搗敷瘧疾、腳折斷。」

大葉紫薇(中藥材)

拼音:Dà Yè Zǐ Wēi

來源藥材基源:為千屈菜科植物大葉紫薇的根及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ersftroemia speciosa (L.) Pers.[Munchausia speciosa L.;L.flos-reginae Retz.]

採收和儲藏:根,秋、冬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葉,夏。秋季採摘,曬乾。

原形態:喬木,高7-25m。樹皮灰色,平滑。枝圓柱形,無毛。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8-10mm,粗壯;葉片革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披針形,長10-25cm,寬6-12cm,先端鈍形或短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兩面均無毛;側脈7-17對,在葉緣糨拱連接。花淡紅色或紫色,直徑5cm;頂生圓錐花序長15-25cm,排成分塔形;花梗長1-1.5cm,密生黃褐色氈絨毛;花萼有12條縱棱或縱槽,生糠秕狀毛,長約13mm,裂片三角形,反曲,內面無毛,除屬體鱗往大辯論;花瓣6,近圓形或倒卵形,長2.5-3.5cm,幾不皺縮,有短爪,長約5mm;雄蕊多數,多達100-200,着生於萼管中下部;子房球形,4-6室,無毛,花柱長2-3cm,比雄蕊長。蒴果倒卵形或球形,長2-3.8cm,直徑約2cm,褐灰色,6裂。種子多數,長10-15mm。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藥理作用:經觀察多種植物提取物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攝取口葡萄糖的作用後發現,大葉紫薇為促進攝取的植物之一。從中分離到可樂蘇酸及馬斯里酸兩種三萜類化合物,前者為葡萄糖轉運的促進物,因此具有降血糖活性。

功能主:治斂瘡;解毒。主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3]

化學成分

大花紫薇葉石油醚部位經硅膠和Sephadex LH-20柱層析,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分別為:

* ①熊果酸 (ursolic acid)、

* ②2α-羥基熊果酸 (corosolic acid)、

* ③2α-羥基白樺脂酸 (alphitolic acid)、

* ④積雪草酸 (asiatic acid)、

* ⑤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 ⑥正三十二醇 (dotriacontanol)、

* ⑦胡蘿蔔苷 (daucosterol)、

* ⑧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taraxasterol acetate)、

* ⑨β-谷甾醇乙酸酯 (β-sitosterol acetate)、

* ⑩(2α,3β)-烏索-12-烯-2,3,28-三醇[(2α,3β)-urs-12-ene-2,3,28-triol)]。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