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小白撐(毛茛科、烏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白撐
圖片來自 中醫世家

開花的種類——小白撐(毛茛科、烏頭屬植物)

小白撐是保山烏頭的變種(拉丁學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 h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別名:黃蠟一支篙、雪上一支篙(雲南)、泡葉烏頭。

毛茛科,烏頭屬直立草本植物。塊根圓柱形成胡蘿蔔形,常有子根,外皮深褐色。基生葉,葉片五角形,總狀花序長,密生反曲的白色微柔毛和伸展的黃色腺毛;小苞片橢圓形,萼片紫藍色,花瓣無毛,蓇葖果,多為4枚聚生,種子多數。塊根有劇毒,可藥用,治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痛等症(雲南中草藥)。

小白撐(學名:AconitumnagarumStapf var.heterotrichumFletcher et Lauener)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小白撐
  • 拉丁學名:AconitumnagarumStapf var.heterotrichumFletcher et Lauener
  • 別 名:黃蠟一枝蒿、泡葉烏頭、皺葉烏頭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毛莨目
  • 科:毛茛科
  • 亞 科:金蓮花亞科
  • 族:翠雀族
  • 屬:烏頭屬
  • 亞 屬:烏頭亞屬
  • 種:保山烏頭
  • 分布區域:雲南鄧川、貢山等地

形態特徵

與保山烏頭的區別:花序軸和花梗除了彎曲的白色短柔毛外還有開展的黃色腺毛;子房密被黃色短柔毛。葉片草質、紙質,稀革質,長(2.5-)5.5-6.8(-13)厘米,寬(4.5-)8.5-13(-20)厘米。花瓣有向後彎的短距。雄蕊無毛。

原物種保山烏頭

塊根近圓柱形。莖高70-100厘米,下部變無毛,上部疏被彎曲並緊貼的短柔毛,不分枝或分枝。基生葉及生於近莖基部的莖生葉均具長柄;葉片形狀似小白撐,紙質或革質,五角狀腎形,長5-8.5厘米,寬10-15厘米,三全裂達或近基部,中全裂片菱形或倒卵狀菱形,三裂,末回小裂片狹卵形至狹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幾無毛,背面疏被緊貼的短柔毛;葉柄長達48厘米,幾無毛,有短鞘。其他莖生葉1-3,漸變小。

總狀花序狹,長12-30厘米,有6-25花;下部苞片三裂,上部苞片狹卵形;軸和花梗密被彎曲並緊貼的白色短柔毛;花梗長2-4.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的基部或下部,狹卵形,長3-4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有白色短柔毛,上萼片船狀盔形,斜上展,有短爪,自基部至喙長約1.8厘米,下緣稍凹,與近垂直的外緣形成短喙,側萼片圓倒卵形,長約1.2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7毫米,唇長約2.5毫米,距長約1.5毫米,向後彎曲;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5,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10月開花。

主要價值

【別名】黃蠟一枝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小白撐及美麗烏頭的塊要命。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塊根,洗淨,曬乾。

【性狀】

  • ⒈性狀鑑別 塊根圓錐狀或圓柱形,長4-7cm,直徑1.5-2cm。表面棕色至暗棕色,較光滑。質堅,斷面粗糙,白色。
  • ⒉顯微鑑別 塊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為1-2列黃棕色細胞;皮層細胞3-4列,散有石細胞,長條形、梭形、長圓形、長方形或卵圓形,長80-170μm,直徑20-80μm,壁稍厚,層紋不明顯。形成層環狀。導管輻射狀或切向狀排列。澱粉粒復粒為2-5分粒,直徑4-16μm,臍點V形、叉狀或點狀。

【化學成份】小白撐根含小白撐鹼(nagarine),烏頭鹼(aconitine),3-脫氧烏頭鹼(3-deoxyaconitine)。 [1]

【性味】辛;苦;溫;大毒

《雲南中草藥》:劇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濕疼痛腰肌勞損關節扭傷肋間神經痛中風癱瘓癰疽初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

* 【注意】本品劇毒,內服需經炮製,不宜過量,以免中毒。年老體弱、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活絡止痛。治腰肌勞損軟組織挫傷,關節扭傷,風濕關節痛肋間神經痛

* 《全展選編外科》:五歲以下兒童禁服。

小白撐(變種):AconitumnagarumStapf var.heterotrichumFletcher et

物種簡介

小白撐(雲南)(變種)黃蠟一支篙、雪上一支篙(雲南)

與保山烏頭的區別:花序軸和花梗除了彎曲的白色短柔毛外還有開展的黃色腺毛;子房密被黃色短柔毛。葉片草質、紙質,稀革質,長(2.5-)5.5-6.8(-13)厘米,寬(4.5-)8.5-13(-20)厘米。花瓣有向後彎的短距。雄蕊無毛。

塊根有劇毒,可藥用,治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痛等症(雲南中草藥)。產雲南鄧川、貢山及巧家等地。生海拔2550-3800米間山地草坡。 [2]

變型

無距小白撐(變型)小黑牛(植物名實圖考、雲南騰衝)

與小白撐的區別:花瓣無距。葉片草質或紙質。雄蕊無毛。子房密被淡黃色柔毛。根有劇毒,供藥用,可祛風濕,鎮痛(雲南經濟植物)。產雲南騰衝、大理,麗江、貢山等地。生海拔3500米一帶山地草坡或林邊。

光果小白撐(變型)小黑牛(雲南景東)

與小白撐的區別:心皮無毛。葉片草質或紙質。花瓣有短距。雄蕊無毛。產雲南景東。生海拔2500-3100米間山地草坡。

《全國中草藥匯編》:小白撐

拼音注音:Xiǎo Bái Chēnɡ

別名:黃蠟一枝蒿、泡葉烏頭

來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皺葉烏頭Aconitum bullatifolium Levl.,以塊根入藥。秋、冬採集,去鬚根,洗淨曬乾。

生境分布:生於高山草坡。產雲南中部以北。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塊根圓柱形或胡蘿蔔形,長約4厘米。莖高30~50厘米。基生葉1片,與近基部的2~4片莖生葉均有長柄;葉片五角形,長5.5~13厘米,寬8.5~20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倒卵狀菱形,3裂,小裂片窄卵形;其他2~3片莖生葉稀疏排列,較小。秋季開花,總狀花序長16~30厘米,密生反曲的白色短柔毛和開展的黃色腺毛;花梗長1~4.5厘米;小苞片橢圓形,長3.5~7毫米;萼片5,花瓣狀,紫藍色,外面疏生短柔毛,上萼片船狀盔形,下緣近直,長1.3~2厘米;花瓣2,小,有長爪,無毛,距短;雄蕊多數;心皮5。蓇葖果。

化學成分:塊根含烏頭鹼。

性味:辛、苦,溫。大毒。

* 注意:含烏頭鹼,有劇毒,用時必須控制劑量。5歲以下兒童禁用。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痛,腰肌勞損,軟組織挫傷,關節扭傷,肋間神經痛。

用法用量:50~100毫克,研末分2次用酒或溫開水送服。 [3]

複方

各種疼痛:小白撐塊根,洗淨曬乾研末,成人每日1~2次,每次50毫克,用酒或溫開水送服。

備註:本品含烏頭鹼,有劇毒,用時必須控制劑量。5歲以下兒童禁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