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顯孔崖爬藤(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顯孔崖爬藤(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

顯孔崖爬藤是一種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木質藤本。小枝綠色,圓柱形,有縱棱紋和顯著氣孔,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鳥足狀5小葉,稀7小葉,中央小葉片倒卵長橢圓形,長11-18.5厘米,寬5-10厘米,最寬處在中部以上,頂端短尾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每側有細牙齒14-16個,或有時齒粗呈鋸齒狀,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谷林中和灌叢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顯孔崖爬藤(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顯孔崖爬藤
  • 拉丁學名:Tetrastigma lenticellatum C. Y. Wu ex W. T. Wang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鼠李目
  • 科 :葡萄科
  • 屬 :崖爬藤屬
  • 亞 屬:崖爬藤亞屬
  • 種 :顯孔崖爬藤
  • 分布區域:雲南省
  • 保護級別:易危(IUCN標準))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綠色,圓柱形,有縱棱紋和顯著氣孔,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鳥足狀5小葉,稀7小葉,中央小葉片倒卵長橢圓形,長11-18.5厘米,寬5-10厘米,最寬處在中部以上,頂端短尾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每側有細牙齒14-16個,或有時齒粗呈鋸齒狀,側脈8-10對,側生小葉橢圓形,長6-14厘米,寬2.5-7.5厘米,外側小葉最寬處常在近中部,內側小葉最寬處常在中部以上,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外側小葉基部常不對稱,邊緣外側有5-14個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5-8對,網脈不明顯突出;葉柄長7-16厘米,中央小葉柄長1.5-4厘米,側生小葉總柄長1-4厘米,側小葉柄較短,長0.2-1厘米,無毛。花序腋生,長(3) 7-12厘米,與葉柄近等長或比葉柄短,二級分枝3-4, 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4-5厘米,無毛;花梗長1-1.5毫米,無毛;花蕾橢圓形,高1.32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邊緣呈波狀,外面無毛;花瓣4,橢圓形,高1-1.8毫米,頂端呈風帽狀,無毛;雄蕊4,花絲絲狀,花葯黃色,橢圓形,長約0.6毫米,寬約0.5毫米;花盤在雄花中發達,4裂。果實球形,直徑0.8-1厘米,有種子2-3顆;種子倒三角形,頂端微凹,基部急尖,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以下1/3處呈橢圓形,兩側有稜角狀突起,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近基部斜向上展開接近種子頂端。花期5-6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中國特有雲南。生山谷林中或灌叢,海拔500-1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勐遮

栽培技術

人工引種栽培

主要價值

根莖可入藥,藥性辛、溫,主要用於祛風濕散痕血接骨 ,內服外用皆可,孕婦禁服 [1]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崖爬藤(原變種)

草質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葉為掌狀5小葉。花期4-6月,果期8-11月。產於甘肅、湖南、福建、台灣等地區。

形態特徵

崖爬藤(原變種)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無毛或被疏柔毛。卷鬚4-7呈傘狀集生,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掌狀5小葉,小葉菱狀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1-4厘米,寬0.5-2厘米,頂端漸尖、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外側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每側有3-8個鋸齒或細牙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4-5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4厘米,小葉柄極短或幾無柄,無毛或被疏柔毛;托葉褐色,膜質,卵圓形,常宿存。花序長1.5-4厘米,比葉柄短、近等長或較葉柄長,頂生或假頂生於具有1-2片葉的短枝上,多數花集生成單傘形;花序梗長1-4厘米,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花蕾橢圓形或卵橢圓形,高1.5-3毫米,頂端近截形或近圓形;萼淺碟形,邊緣呈波狀淺裂,外面無毛或稀疏柔毛;花瓣4,長橢圓形,高1.3-2.7毫米,頂端有短角,外面無毛;雄蕊4,花絲絲狀,花葯黃色,卵圓形,長寬近相等,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而敗育;花盤明顯,4淺裂,在雌花中不發達;子房錐形,花柱短,柱頭擴大呈碟形,邊緣不規則分裂。果實球形,直徑0.5-1厘米,有種子1顆;種子橢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部1/3處呈長卵形,兩側有棱紋和凹陷,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向上斜展達種子頂端1/4處。花期4-6月,果期8-11月。 [2]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250-2400米山坡岩石或林下石壁上。主要分布於甘肅、湖南、福建、台灣、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