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棱莖八月瓜 (木通科 八月瓜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棱莖八月瓜(木通科 八月瓜屬植物))

是木通科八月瓜屬植物。棱莖八月瓜分布於中國貴州和四川。

目錄

棱莖八月瓜(學名:Holboellia pterocaulis)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棱莖八月瓜
  • 拉丁學名:Holboellia pterocaulis (Hemsl.) T. Chen et Q. H. Chen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毛茛目
  • 科 :木通科
  • 屬  :八月瓜屬
  • 海 拔:900 m
  • 分布區域:中國貴州和四川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無毛。莖褐色或暗褐色,有5條棱狀狹翅,翅寬達1毫米,皮孔凸起,橢圓形或紡錘形,淺褐色。掌狀複葉有小葉5-7片;葉柄長3-9厘米,具線紋;小葉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7-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圓而具凸頭,基部圓形,很少為闊楔形。邊緣略背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黃綠色;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基部脈近三出,側脈每邊5-7條,與網脈在兩面均凸起,在下面尤為明顯;小葉柄略具棱,不等長,頂小葉柄長2-4厘米,側小葉柄長1-2.5厘米。

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數個簇生於葉腋,基部為芽鱗片所包托;總花梗長1.5-3厘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約2.5毫米。雄花:花梗長8-15毫米;萼片紫紅色,近肉質,外輪3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2-13毫米,寬4.5-5.5毫米,頂端鈍,內輪3片較小,長11-12毫米,寬約3毫米;雄蕊6,離生,直,長9-10毫米,花絲扁平而稍闊,花葯長約4毫米,頂端具微小的凸頭;花瓣小,與雄蕊對生,近圓形或倒卵形,直徑1-1.5毫米;退化心皮棒狀,長約2.5毫米。雌花:萼片紫紅色,比雄花的略大,外輪萼片卵圓形,長15-21毫米,寬10-12毫米,內輪的較小,長圓形;心皮3,瓶狀柱形。

果長圓狀柱形,長約7厘米,寬3厘米;種子黑褐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1]

生長環境

棱莖八月瓜生長於海拔850-1500米的山谷溝旁疏林或密林中。

八月瓜(中藥材)

拼音:Bá Yuè Guā

別名:牛腰子果、六月瓜、小八瓜、哪瓜、黃狗腎、木王瓜、八月果、野人瓜、刺藤果、牛懶袋果。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五風藤、寬葉八月瓜和小花八月瓜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olboelliafargesiiReaub.2.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3.Holboellia parviflora(Hemsl.)Gagnep.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採摘,曬乾。

原形態

1.五風藤 常綠本質藤本,長3-8m。樹皮黃褐色,分枝圓柱形,莖、枝都無毛。掌狀複葉;葉柄長1.5-8cm;小葉5(3)-7(9),小葉柄較纖細,長0.5-2cm;小葉狹長圓形、倒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2-7cm,寬0.6-2cm,大小變化極大,先端具小短尖,基部楔形,葉下面灰白色,側脈不明顯,全緣,兩面光滑無毛。花單性,雌雄同株,為簇生葉腋的傘房花序,每一總梗具1-3朵花;小苞片小,幾乎不明顯;雄花少,綠白色,較大,長約1.5-2cm,萼片6,不等長,近肉質,長圓狀匙形,先端鈍而增厚,花瓣(蜜腺)鱗片狀,近圓形或三角形,寬約0.5mm;退化雌蕊花葯狀0.75mm,心皮3,胚珠多數,排成5列。果紫色,長圓形,先端鈍圓,長7-9cm。花期4-5月,果期6-10月。

2.寬葉八月瓜 常綠藤狀灌木,長達5m,全株無毛。掌狀複葉;小葉3-7,無毛,厚革質;葉柄長5-11cm;小葉柄不等長,長0.6-3cm;小葉卵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5-7cm,寬2.5-4.5cm,生於主莖上的長5-1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上面暗亮綠色,下面淺綠色。花為簇生葉腋的傘房花序,極芳香,單性,雌雄同株;雄花萼片6,2列,長1.5-1.7cm,綠白色,狹長圓形;花瓣6,微小,雄蕊長1.2cm,花葯比花絲短,花葯長5mm,花絲長7mm;雌花較大,萼片長2.2cm,紫色,花瓣6,小,有假雄蕊6,雌蕊3,子房3室。果常為2-3個一束,不規則長圓形,臘腸狀,長5-16cm,徑約3cm,熟時紫紅色,含多數種子。花期5-7月,果熟期8-9月。

3.小花八月瓜 攀援灌木。各部無毛,枝條具條紋。葉為羽狀3小葉,薄革質;葉柄長7-9cm,圓柱形,纖細;小葉柄長0.5-2.5cm;小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1cm,寬2-5.5cm,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鈍或圓形,上面光滑,下面脈明顯。花(僅見雄花)小,肉質,多花形成具短梗的傘房花序,簇生葉腋;花柄纖細,長0.5-1.5cm;苞片近圓形,大,寬約5mm;萼片外輪3個肥厚,卵形,內凹,長約5mm,鈍,內輪3個較薄,披針形,長約3mm,銳尖;花瓣(蜜腺)長lmm;雄蕊6,向內的與萼片等長,互生的稍短,花絲分離,肉質,圓柱形,花葯短,藥室鄰近,藥隔不伸出。果實漿果狀,橢圓形,紫紅色。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

1.生于山坡、路旁、河邊、林緣和闊葉林內。

2.生于山地雜木林或灌木叢中。

3.生於海拔1500-1900m的石山林緣。

資源分布:1.分布於陝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2.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3.分布於雲南東南部。 [2]

性味:苦;涼

歸經:膀胱;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通脈行氣止痛。主小便短赤;淋濁;水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乳汁不通疝氣痛子宮脫垂睾丸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