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毛葉烏頭(毛茛科 烏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毛葉烏頭(毛茛科 烏頭屬植物))

毛葉烏頭,毛茛科、烏頭屬植物。莖和葉背面密被短柔毛。葉的中央全裂片頂端急尖。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毛葉烏頭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木蘭亞綱
  • 目 :毛莨目
  • 科 :毛茛科
  • 亞 科:金蓮花亞科
  • 族 :翠雀族
  • 屬 :烏頭屬
  • 種 :毛葉烏頭
  • 分布區域:產甘肅東南部、陝西西南部秦嶺一帶。生山地草坡。

形態特徵

毛葉烏頭,毛茛科、烏頭屬植物。莖和葉背面密被短柔毛。葉的中央全裂片頂端急尖。 與烏頭的區別:莖和葉背面密被短柔毛。葉的中央全裂片頂端急尖。 [1]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地草坡。分布於雲南東部、四川、湖北、貴州、湖南、廣西北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山東東部、遼寧南部。

植物學史

烏頭是中國烏頭屬中分布最廣的種,被中國勞動人民利用的歷史也較悠久,《神農本草經》中將烏頭列為下品。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烏頭野生的植株有兩個塊根,經過栽植後塊根數目增多,對這些塊根過去都給予不同名稱,並且各有不同的醫療用途。南北朝梁代醫學家陶弘景已指出:「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烏頭四月采」。宋朝人楊天惠在他所寫的《彰明附子記》一文中指出:「蓋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又附而長者為天雄,又附而尖者為天錐,又附而上者為側子,又附而散者為漏籃子」。明朝醫學家李時珍也指出:「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也」。他並將烏頭分為川烏與草烏二類:「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謂之川烏頭,……,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及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

烏頭的拉丁名過去常被鑑定為Aconitum chinense Paxton,後者是由Paxton在1838年建立的,據稱根據的標本是由vonSiebold自日本引種到歐洲的栽培植物,從所附的彩色圖版來看,的確與烏頭相似,但描述很簡單,沒有說明毛被的情況。在1939年,Handel-Mazzetti發表了研究中國烏頭屬的論文,文中指出日本的栽培的烏頭和中國沿海地區的展毛烏頭一樣,花序的毛是開展的,被他鑑定為「Aconitum chinense Paxton」。《中國植物志》編委們在還沒有掌握充分的資料來判斷後一拉丁名究竟應屬於毛貼伏的或者是毛開展的類型,暫時存疑,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主要變種

烏頭是中國烏頭屬中分布最廣的種,在秦嶺西段出現了一個葉子多毛的變種,毛葉烏頭。在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山地出現了一個葉的中央裂片狹長,花序軸常縮短的變種,黃山烏頭。在南京一帶低山地區出現了另一個類型,深裂烏頭,其特徵是葉分裂明顯地不達基部,葉基部呈寬心形或截狀心形。以上三變種的花序和烏頭一樣都有反曲並貼伏的短柔毛。從浙江向北經江蘇、山東到遼寧南部出現了第四個變種,展毛烏頭,這個類型與烏頭的區別在於花序軸和花梗,以及萼片外面都有開展的直毛;但是,在浙江、遼寧南部出現有過渡類型,有些居群的花序的毛稍離開軸展開一點,可是沒有到與軸成直角完全開展的程度。這些變種的塊根也都各在自己的分布地區被當作「草烏」利用。

黃山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var. hwangshanicum (W. T. Wang & P. K. Hsiao) W. T. Wang & P. K. Hsiao)與烏頭的區別:葉質地較薄,草質,中央全裂片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小裂片較狹;花序軸極短,因此花序常似傘形花序。分布於中國江西東北部、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黃山)。生長在海拔1000米一帶山地。塊根藥用,治跌打損傷、無名腫毒等症,還可作箭毒。

展毛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var. truppelianum (Ulbrich) W. T. Wang & P. K. Hsiao)與烏頭的區別:花序軸和花梗有開展的柔毛。葉的中央裂片菱形,頂端急尖。分布於中國浙江北部、江蘇、山東、遼寧南部。生長在山地草坡、林邊或灌叢中。

毛葉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var. pubescens W. T. Wang & P. K. Hsiao)與烏頭的區別:莖和葉背面密被短柔毛。葉的中央全裂片頂端急尖。分布於中國甘肅東南部、陝西西南部秦嶺一帶。生長在山地草坡。

深裂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var. tripartitum W. T. Wang)與烏頭的區別:葉片掌狀分裂不達基部,至距基部0.5-1.5厘米處。葉的中央全裂片頂端急尖。分布於中國江蘇南京和句容一帶。生長在山地草坡,松林邊或灌叢中。 [2]

主要價值

藥用:烏頭的藥用主要是栽培種,主根(母根)加工後稱「川烏」,側根(子根)則稱「附子」,在醫療上,附子治大汗亡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脈微欲絕,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陽痿,水腫,脾陽衰弱泄瀉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痹,腳氣等症;川烏治中風,拘攣疼痛半身不遂風痰積聚,癲癎等症。

經濟:塊根可作箭毒,李時珍指出:「草烏頭取汁曬為毒藥,射禽獸,故有射網之稱」;也可作土農藥,消滅農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蟲害。

觀賞:烏頭的花美麗,可供觀賞。

化學成分:所含的化學成分有次烏頭鹼、烏頭鹼、新烏頭鹼、塔拉地薩敏、川烏鹼甲、川烏鹼乙等化合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