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菩提樹 (桑科 榕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菩提樹 (桑科 榕屬植物))

是桑科、榕族、榕屬的大喬木植物,幼時附生於其他樹上,葉革質,三角狀卵形,基生葉脈三出;葉柄纖細,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纖細,柱頭狹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菩提樹在中國廣東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北至景東,多為栽培。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錫金、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屬栽培,但喜馬拉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傳說在20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耆那教都將菩提樹視為「神聖之樹」。政府更是對菩提樹實施「國寶級」的保護。

菩提樹(學名:Ficus religiosa L.):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菩提樹
  • 別 名:思維樹
  • 拉丁學名:Ficus religiosa L.
  • 二 名 法:Ficus religios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蕁麻目
  • 科 :桑科
  • 亞 科:波羅蜜亞科
  • 族 :榕族 屬榕屬
  • 亞 屬:榕亞屬
  • 種 :菩提樹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 分布區域: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

形態特徵

大喬木,幼時附生於其他樹上,高達15-25米,胸徑30-50厘米;樹皮灰色,平滑或微具縱紋,冠幅廣展;小枝灰褐色,幼時被微柔毛。葉革質,三角狀卵形,長9-17厘米,寬8-12厘米,表面深綠色,光亮,背面綠色,先端驟尖,頂部延伸為尾狀,尾尖長2-5厘米,基部寬截形至淺心形,全緣4102或為波狀,基生葉脈三出,側脈5-7對;葉柄纖細,有關節,與葉片等長或長於葉片;托葉小,卵形,先端急尖。

總花梗長約4-9毫米;雄花,癭花和雌花生於同一榕果內壁;雄花少,生於近口部,無柄,花被2-3裂,內卷,雄蕊1枚,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3-4裂,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短,柱頭膨大,2裂;雌花無柄,花被片4,寬披針形,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纖細,柱頭狹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榕果球形至扁球形,直徑1-1.5厘米,成熟時紅色,光滑;基生苞片3,卵圓形。

主要價值

綠化

菩提樹對二氧化硫、氯氣抗性中等,對氫氟酸抗性強,宜作污染區的綠化樹種,同時它分枝擴展、樹形高大,枝繁葉茂,冠幅廣展,優雅可觀,是優良的觀賞樹種,宜作庭院行道的綠化樹種。

經濟

菩提樹枝幹上流出的乳狀液汁,可提出硬性橡膠,枝葉可作象、牛等牲畜的飼料,菩提樹木材心、邊材區別不明顯,散孔材,紋理交錯,結構中,重量輕,干縮小,強度底,油漆後不光亮,容易膠粘,適宜做砧板、包裝箱板和纖維板原料。

藥用

菩提樹是治療哮喘、糖尿病、腹瀉、癲癇、胃部疾病等的傳統中醫藥。另外,菩提樹對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經炎性疾病、神經精神疾病、寄生蟲感染等都有顯著效果。花供藥用,可發汗鎮痙,並有解熱之效。

植物文化

人文背景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佛祖既然是在此樹下「成道」,此樹便被稱為菩提樹。

在印度,每個佛教寺廟都要求至少種植一棵菩提樹。印度非常講究菩提樹的「血脈」,並以當年佛祖頓悟時的聖菩提樹直系後代為尊。有種說法稱,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的妹妹砍下了聖菩提樹的一棵樹枝,將其帶到了斯里蘭卡並種植成活。後來位於菩提迦耶的聖菩提樹在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時被毀,斯里蘭卡的菩提樹便成了維繫佛祖淵源的「血脈」。在印度佛教聖地所植的菩提樹,包括佛祖打坐原址菩提迦耶的聖菩提樹,全部由斯里蘭卡的菩提樹嫁接而來。

隨着佛教傳入中國,菩提樹在中國也有深1653遠的影響。唐朝初年,僧人神秀與其師兄慧能對話,寫下詩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看後回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對師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論道的對話流傳甚廣,也使菩提樹名聲大振。

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受了無數風風雨雨,有着神話般的經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徵。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來華訪問,帶來一株從這棵樹上取下的枝條培育成的小樹苗,贈送給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以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周總理將這棵代表友誼的菩提樹苗轉交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養護。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都十分重視,精心養護,使之生長茁壯,枝葉茂盛。每當有國內外高僧前來時,植物園的這棵菩提樹都會受到高僧們的頂禮朝拜。這棵菩提樹也成為中印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宗教色彩

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傳說在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當初還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的年青王子喬達摩·悉達多。他為了擺脫生老病死輪迴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有一次他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終於獲得大徹大悟,修煉成佛陀。

按照印度教的說法,菩提樹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的一種化身。因此,它具有特別重要的宗教色彩。印度教還認為菩提樹是神仙們居住的地方,毗濕奴和妻子拉克希米女神在每月初一的那個黑夜就居住在菩提樹上。毗濕奴住在樹根,拉克希米住在樹幹,納拉揚住在樹枝,哈里王住在樹葉,而所有的神都住在菩提樹的果實里。

印度教徒相信菩提樹凝聚着各種美德,它有能力使人實現願望和解脫罪責。許多印度教婦女認為,經常向菩提樹祈禱,定期給菩提樹澆水,並且圍繞着菩提樹行走可以得到保佑生出好孩子,尤其是兒子。這是因為這樣做會使居住在樹上的神靈們高興,便恩賜這些願望得到結果。為了實現願望,還有一種習慣就是圍着樹幹繞2113線繩,當看到菩提樹幹上纏繞着一圈圈的線繩時,就知道這是信徒們祈禱的結果。

據說在星期六給樹根澆上一點點油,然後在旁邊點上一盞油燈,有利於擺脫各種困境。在宗教儀式上會使用菩提樹的樹皮。菩提樹的葉子是吉利的,在一些特殊場合做裝飾用。菩提樹很堅韌,不受病蟲害的影響,還能淨化空氣,因此被認為是很神聖的。有一種挺神奇的現象是,夏天在菩提樹的樹蔭下會感覺涼爽,而冬天在菩提樹的樹蔭下會感覺溫暖。修行的人要保證在寺廟的範圍內至少有一棵菩提樹。他們認為,在日出之前,貧困的陰影籠罩着菩提樹,但在日出之後,就由拉克希米女神接管了。因此,在日出前是禁止對菩提樹祈禱的。在他們的眼裡,砍伐或毀壞菩提樹就等同於謀殺了一個婆羅門[1]

樹腰長手

2018年,在滇川藏交界處的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有一株千年菩提樹,因一個神秘的景象火遍網絡——這株千年菩提樹形似鳳凰更為神奇的是,從樹腰長出一隻「手」伸進岩縫五指根根分明

菩提樹的作用,好處很多!智慧的象徵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唯美的意境,很多人忙忙碌碌都在追求的。那麼菩提樹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受這麼多人所追求呢?它有哪些美好的寓意?關於菩提樹有很多典故,尤其是和佛教聯繫在一起。菩提一詞是從佛教大國印度傳來的,本意是智慧的意思。在傳說中的釋迦牟尼也就是佛祖就是在菩提樹下修道成佛。但是我們今天不講典故只講菩提樹本身。

菩提樹生活在東南亞等地,在亞熱帶和熱帶比較多見。但也有一些地方同樣生長着菩提樹。它比較喜歡陽光,喜歡生活在高溫多雨的地區。他是不耐凍的,所以冬天要對它進行特別的防凍措施。對土壤的要求並不是很嚴格,但最好也是需要肥沃一點的,更有利於它的生長。

人們之所以喜歡養殖菩提盆景,大概是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可能最常見最普通的一點,大家屋子裡擺放一盆盆景,可能都是為了美化環境,淨化空氣。這一點上菩提是特別符合要求的,因為它本身就具有抗污染的能力,將它放在污染區也不為過。

當然最受人們熱控的是因為它還具有藥效作用。它是作為一種中醫藥被人們廣泛使用的。它可以治療臨床上的很多疾病,小到腹瀉大到糖尿病哮喘癲癇等,甚至可以有效用於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疑難雜症。 [2]

是不是聽了關於菩提樹的藥效覺得很神奇呢,這時候估計恨不得家中的盆景全換成這麼有價值的菩提得了。

菩提是一種智慧的象徵,因為上文提到傳說中的佛祖是在菩提樹下頓悟的。無疑,菩提樹就是一種智慧的化生。其次,菩提樹代表着一種美德。佛祖在這裡修煉成佛,普度眾生。菩提樹本身長成了參天大樹為人們遮風避雨。這一切,都是因為內心的品德,所以菩提樹同時代表的是一種美德。還有,菩提樹經常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的表現。人們經常會去菩提樹下祈求許願佛祖的保佑。

《中藥大辭典》:菩提樹花

拼音:Pú Tí Shù Huā

出處:《藥用植物學》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7月採收。

原形態:南京椴,又名:密克椴樹、白椴。

落葉喬木,高達15米。芽及幼枝密被灰白色星狀毛。葉互生,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6~8厘米,長度大於寬度,先端短尖或漸尖,基腳斜心形,邊緣有粗鋸齒,具小尖端,上面深綠色,近於平滑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毛,脈腋無簇毛;葉柄長2~4厘米,有密氈毛。聚傘花序,花10~12朵;苞片生於葉腋,細長匙形,背面密生星狀氈毛,從苞的中央,抽出花梗:萼片5,被有星狀氈毛;花瓣5,先端尖,黃褐色,較雄蕊為長;雄蕊多數,多至60~75,退化雄蕊花瓣狀;子房被有星狀氈毛。小堅果球形,基部有五棱,表面具小突起,被有星狀氈毛。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山溝等陰濕處。分布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含大量粘液和揮髮油,油中主要含金合歡醇,又含一種有發汗作用的甙。

功能主治

①《藥用植物學》:"可作鎮靜藥、發汗藥、鎮痙劑。"

②《中國藥植圖鑑》:"浸劑可發汗,鎮痙,解熱。"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或溫開水浸,0.5~1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菩提樹花

拼音:Pú Tí Shù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Miquel Linden

別名:椴樹花。

出處:出自《藥用植物學》

來源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ilia miqueliana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集花陰乾。

原形態:南京椴 喬木,高20m。樹皮灰白色;嫩枝有星狀毛,頂芽卵形,被星狀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4cm,圓柱形,被茸毛;葉卵圓形,長9-12cm,寬7-9.5cm,先端急短尖,基部心形,整正或稍偏斜,上面無毛,下面被灰色或灰黃色星狀茸毛,邊緣有整齊鋸齒;側脈6-8對。聚傘花序長6-8cm,有花3-12朵,花序柄被灰色茸毛;花柄長8-12mm;苞片狹窄倒披針形,長8-12cm,寬1.5-2.5cm,兩面有星狀柔毛,初時較密,先端鈍,基部狹窄,下部4-6cm與花序柄合生,有短柄,柄長2-3mm,有時無柄;萼片長5-6mm,被灰色毛;花瓣比萼片略長;退化雄蕊花瓣狀,較短小;雄蕊比萼片稍短;子房有毛,花柱與花瓣平齊。果實球形,無梭,被星狀柔毛,有小突起。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坡、山溝等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花序含大量粘液和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金合歡醇(farnesol)及一種具發汗作用的甙。 [3]

性味:辛;微溫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止痛鎮痙。主風寒感冒;頭身疼痛;驚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0g;或研末,或溫開水浸,1.5-3g。

摘錄《中華本草》


《菩提樹》的精美圖片欣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