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紫葉秋海棠(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 Y. M. Shui)

紫葉秋海棠
圖片來自 摘編百科

開花的種類——紫葉秋海棠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23厘米。根狀莖圓柱形,結節狀,葉均基生,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長卵形,上面深綠色,散生長硬毛或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散生短柔毛,托葉膜質,褐色,花葶無毛具棱,花生於莖頂;花葯長圓形;雌花未見。蒴果一翅特大,呈寬披針形,5月開花,8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產雲南、貴州、廣西。生于山溝岩石上和山溝密林中,越南北部、印度東北部和喜馬拉雅山區也有分布。紫葉秋海棠花形,葉色柔媚。盆栽秋海棠常用來點綴客廳、櫥窗或裝點家庭窗台、陽台、茶几等地方。

目錄

紫葉秋海棠(學名: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 Y. M. Shui)

形態頗具特色
 
圖片來自 花植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紫葉秋海棠
  • 拼 音:zǐ yè qiū hǎi táng
  • 拉丁學名: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 Y. M. Shu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側膜胎座目
  • 亞 目:山茶亞目
  • 科:秋海棠科
  • 屬:秋海棠屬
  • 種:紫葉秋海棠
  • 命名者及年代:S. H. Huang & Y. M. Shui,1994、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7-23厘米。根狀莖圓柱形,呈結節狀,周圍長出密集細長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長卵形,長6-12厘米,寬5-8.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不相等,窄側呈圓形,寬側向下延長達1-2.2厘米,呈寬而圓的耳狀,邊緣具不等淺三角形之齒,齒尖帶長芒,芒長可達3-4.5毫米,上面深綠色,散生長硬毛或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散生短柔毛,沿脈較密,掌狀6-7條脈,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突起;葉柄長4-11.2厘米,有棱,密被褐色長硬毛,上部更密;托葉膜質,褐色,早落。

花葶高10-13厘米,具棱,近無毛。花2朵,生於莖頂;花梗長1.2-2.1厘米,具棱近無毛;雄花:花被片4,外輪2枚長圓狀卵形,長約1.3厘米,寬約8毫米,先端圓鈍,內輪花被片2,長圓狀披針形,長約9毫米,寬約3.5毫米;雄蕊多數,整體呈橢圓形,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長圓形;雌花未見。

蒴果3翅,一翅特大,呈寬披針形,長1.5-2.5厘米,先端圓,無毛,有明顯脈紋,其餘2翅較窄,長約3.5毫米,呈新月形。花期5月,果期8月。

繁殖方法

播種

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主要優點是繁殖係數高和培育新品種。播種繁殖均可在室內或溫室內進行,播種常規引種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為宜。因種子特別細小,播種時需謹慎操作。

播種方法:通常用淺瓦盆或播種箱,以高溫消毒的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均勻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種容器要求乾淨清潔,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墊好,均勻裝上疏鬆、肥沃的播種土,再用園木板輕輕壓平後,將種子均勻撒上,播種後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輕壓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層石英砂,用澆水會衝散種子,常從盆地浸水,濕潤後取出。同時盆口蓋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內有較高濕度,並放室溫18-22℃的半蔭處,早晚噴霧。一般播後7-30天發芽。

扦插

扦插可採用莖插、葉插和根莖插。

莖插:莖插繁殖在室溫條件下,全年皆可進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選取健壯的莖部頂端做插穗,長10-15厘米,帶2-3個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對生根不利,往往插後容易開花,反而延遲生根,最好不用帶花芽的頂莖做插穗。插壤用疏鬆、排水號的細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時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為宜,並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20-22℃室溫。插後一般在9-27天癒合生根。

葉插:葉插繁殖以夏、秋季節效果最好。室溫栽培,冬季也可進行,但生根緩慢。葉插材料應選擇充分發育的成熟葉片,太嫩或老化的葉片,癒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葉片比較大的種類可採用平插法,將葉片平放在沙床上,在葉中央主脈處用刀片劃1厘米切口,每片葉可劃4-5個切口,然後用「n」鐵絲把葉片扣緊於沙面上,也可用直徑1.5-2厘米的卵石壓在葉片切口周圍,即能從葉脈切口長處小植物體。如扦插過程,插壤溫度低於15℃,生根則要延遲,低於10℃時就難於生根。

根莖插:適用於根莖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將低下根莖剪成3-5厘米一節,斜插或平放於沙床,保持室溫20-22℃。和較高的室內濕度,使之產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後15-20天長出不定根,30-40天萌發出不定芽,待形成幾片小葉時即可移入小盆養護。 [1]

植物文化

花語:秋海棠又稱相思草。中國人予以「相思」、「苦戀」因其又名「斷腸花」,故又寓意「斷腸」。這在陸游與唐婉、寶玉與黛玉的相戀過程中,秋海棠都成為相思、苦戀的見證。法國人則將秋海棠視為真摯的友誼。歐美花語組合認為秋海棠是親切、誠懇的意思。

詩詞:

清朝著名詩人納蘭性德《臨江仙》詞作:「六月闌干三夜雨,倩誰護取嬌慵。可憐寂寞粉牆東。已分裙衩綠,猶裹淚綃紅。曾記鬢邊斜落下,半床涼月惺忪。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明清兩朝是秋海棠的風光年代,人們常將之栽種在屋後或院落的背陰處。因為秋海棠易於栽種,折斷的莖直接插入土中,往往能夠成活。大片栽種之後不用精心打理,也可在每年秋天照常開花。清人編纂的《廣群芳譜》中稱:「性好陰而惡日,一見日即瘁,喜淨而惡糞。」

革命志士秋瑾很是喜愛這種花,覺得自身的氣質與秋海棠略同,還專門為之賦詩一首,既是詠花,又是言志:「栽值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平生不藉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

紫葉秋海棠的功效與作用

紫葉秋海棠是一種中醫中經常用到的藥材,常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那麼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紫葉秋海棠的相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毛葉秋海棠的帶根莖的全草。

【原形態】

多年生肉質草本。葉大,葉柄密被長柔毛;葉片長達20cm,上面有白色環帶,下面密生長柔毛,綠色或帶紫色。聚傘花序含多花;總花柄長於葉柄;雌雄花被片長3-5cm。蒴果2室。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潮濕石岩上。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解毒消腫。主肢體麻痹;腦膜炎後遺症;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2]

【摘錄】

《中華本草》

探尋海棠的美麗世界

海棠是中國傳統園林中最常見的觀賞植物之一,其美麗的花朵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深受人們喜愛。海棠樹種繁多,不同品種的海棠在花色、花形、生長習性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為園林美化和觀賞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紅玉海棠」——形態嬌美的代表

紅玉海棠屬於常綠灌木,高約2-3米,枝幹細長而有彈性,以其嬌美、玲瓏有致花色鮮艷而著名。其花朵為深紅色,花瓣層次分明,形如扇面,猶如仙女手中的紅玉簪花一般,美艷動人。紅玉海棠生長較慢,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和較弱的光照環境,在半陰處種植可使其生長更加旺盛。

「黃金海棠」——光彩奪目的代表

黃金海棠屬於常綠小型喬木,高度3-6米,葉子為黃色,花朵為白色或粉紅色。其與普通海棠樹相比,具有更加鮮明的視覺效果,葉子光彩奪目,花朵嬌艷欲滴。黃金海棠適宜種植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能夠承受較強的光照和較乾燥的氣候。

「雲霧海棠」——神秘幽雅的代表

雲霧海棠也稱為鐵皮石斛,是一種中型落葉喬木,高2-4米。其花朵為白色或淺粉色,花形似杯狀,花朵上有許多紅斑點綴其中。雲霧海棠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濕度和肥沃的土壤,在半陰處或樹蔭下種植效果更佳。此外,雲霧海棠還具有清熱解毒養顏美容等功效,是一種價值較高的藥用植物。

* 「紫葉海棠」——優雅高貴的代表

紫葉海棠也稱為紫葉雞冠刺,屬於灌木或小喬木類別,高度在2-3米之間。其特點在於葉子呈深紫色或紅色,在陽光照射下更顯優雅高貴。紫葉海棠花色為白色或粉紅色,花朵形態頗具特色。紫葉海棠適宜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中生長,但不耐寒,需注意保溫。

「銀邊海棠」——清新淡雅的代表

銀邊海棠屬於常綠灌木,高1.5-2米。其葉子呈圓形或卵形,邊緣帶有銀邊,在陽光照射下更顯清新淡雅。銀邊海棠花朵為白色或粉紅色,形態優美。銀邊海棠比較耐寒和耐旱,適宜在溫度適宜、排水良好的環境中生長。

「大花海棠」——花開如意、夢幻縹緲

大花海棠是一種大型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度在2-3米之間。其特點在於花朵大而美麗,花色為白色或粉紅色,花瓣層次分明。大花海棠適宜在日照充足、空氣濕潤、排水良好的環境中生長。在春季花期時節,花開如意、夢幻縹緲、令人陶醉。 [3]

「秋海棠」——四季變化、景致無窮

秋海棠是一種冬季開花的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度在2-3米之間。其花朵呈現出白色或粉紅色、黃色等多樣化的顏色,在樹冠頂部密密麻麻地綻放出來。秋海棠對土壤要求不高,適宜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中生長,並可進行定期修剪成樹型。

「珊瑚海棠」——奇特多姿的代表

珊瑚海棠是一種高達6米左右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在中國南部地區比較常見。其花朵為珊瑚紅色或粉紅色,呈鐘形或筒形,並有着奇特多姿的形態。珊瑚海棠適宜在日照充足、濕潤度適宜、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環境中生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