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紫花槭(無患子科、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花槭
圖片來自 360百科

開花的種類——紫花槭(無患子科、槭屬植物)

是無患子科槭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狀植物。幼枝綠或紫綠色,老枝被蠟粉;葉紙質,近圓形,基部心形或深心形,葉柄細;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總花梗紫色,花瓣倒卵形,白或淡黃白色;翅果較小,紫色至紫黃色,兩翅成直角,果核凸起;花期5-6月;果期9月。紫花槭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俄羅斯和朝鮮也有分布。紫花槭喜光,稍耐陰,耐寒,喜溫涼濕潤氣候,耐乾旱,耐瘠薄土壤。紫花槭多採用播種方式繁殖。

紫花槭株形優美,枝幹虬曲,秋葉紅艷,可用做園景樹和行道樹,也可做盆景。紫花槭木材可供家具、器具、樂器細木工、旋工等。紫花槭種子可榨油,葉可做染料,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紫花槭是蜜源植物。

紫花槭(學名:Acer pseudosieboldianum (Pax) Kom.)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紫花槭
  • 拉丁學名:Acer pseudosieboldianum (Pax) Kom.
  • 別 名:假色槭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無患子科
  • 屬:槭屬
  • 種:紫花槭
  • 分布區域: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及俄羅斯,朝鮮
  • 命名者及年代:(Pax) Komarov,

形態特徵

無患子科槭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狀植物,高達8米。樹冠整齊而濃密;樹皮粗糙,灰褐色,不裂;幼枝綠或紫綠色,密生白色絨毛;老枝呈灰褐色,被有白蠟粉;芽卵形,淡紅色,上部呈喙狀接合,鱗片6枚,卵形,外側密被淡黃色毛;葉紙質,單葉對生;葉柄細,長達3厘米以上,密生白絨毛,葉片近圓形,徑6-12厘米,基部心形或深心形,邊緣為內向銳尖彎重鋸齒,表面綠色,無毛或疏生毛,背面蒼綠色,具白色絹狀細柔毛;掌狀9-11中裂,裂片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長漸尖;傘房花序,具長梗;花10-16朵,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後於葉開放,花軸初有短疏毛,後漸脫落;總花梗紫色,無毛;萼片5,紫色,長圓形,長4-5毫米,寬1.5毫米,花瓣5,倒卵形,白或淡黃白色,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花萼與花瓣均無毛;雄蕊8,比萼片稍長,花絲紫色,無毛,花葯黃色;花盤微裂,無毛;子房長形,具有早落性毛茸,花柱1,長5毫米,柱頭2裂;翅果較小,紫色至紫黃色,兩翅成直角,長約2.5厘米;果梗紅褐色,長約1.5厘米;果核凸起,呈長卵圓形,生有微毛,寬約9毫米,具疏脈紋;翅長約1.6厘米,寬約7毫米,開展近90度左右,翅脈整齊。花期5-6月,果期9月。

繁殖方法

紫花槭多採用播種方式繁殖。

種子採集

9月種子成熟後剪下果枝,採集翅果,曬3-4天,搓去果翅,去除果枝,果梗等雜質,劇去批粒,得純淨種子。自然干操種子,在通鳳,引爆室內存放,種子發芽率最低可維持3年。某種時要掌握好時間,采早種子未成熟,采晚種子一碰即四處飛落,不易收集。

種子處理

紫花槭育畝,必須進行種子處理。種子處理一般採用溫沙埋藏越冬的方法進行處理。具體方法是在播種的前一年秋季,根據需處理種子的數量,按種沙比1:2的比例混入濕沙,攪拌均勻,在室外挖深批50厘米,寬50厘米的埋藏溝,長度視處理種子數量而定,將種沙混合吻放入埋藏溝內,堆至與土面齊平,睬實,上面覆土10厘米,並做好標記。春季播種前15日將種沙溫合物取出,置於溫室內握芽,注意保溫、保濕,每天翻動,種子1/3裂咀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

選土質肥沃、濕潤的地塊。壠作、床作均可,新播為節省土地,多採用床作,床距地面高10-15厘米,寬11厘米,長10-20米,播種量30克/平方米,播後覆土厚1厘米,鎮壓保牆,澆透水。 [1]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紫花槭木材可供製造家具、器具、樂器細木工、旋工等之用,種子可榨油,葉可做染料,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是蜜源植物。

觀賞價值

夏季果實幼期翅果淡紅色,株形優美,枝幹虬曲,秋葉紅艷,可用做園景樹和行道樹,也可做盆景,讓人賞心悅目,作為集賞葉、賞果子一體的樹種,是中國東北地區園林綠化方面具奇良好應用前景的鄉土樹種之一。

紫花槭(原變種)

紫花槭(學名:Acer pseudosieboldianum (Pax) Komarov)

為槭樹科槭屬落 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灰色。小枝細瘦,當年生枝綠色或紫綠色,被白色疏柔毛。翅果嫩時紫色,成熟時紫黃色;小堅果凸起,脈紋顯著,翅倒卵形,基部狹窄,張開成鈍角,果梗長約1-2厘米,細瘦。花期5-6月,果期9月。產黑龍江東部至東南部、吉林東南部、遼寧東部。生於海拔700-900米的山嶽地帶,針葉和闊葉混交林中或林邊。

形態特徵

落 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灰色。小枝細瘦,當年生枝綠色或紫綠色,被白色疏柔毛;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褐色,被蠟質白粉。冬芽卵圓形;鱗片6枚,卵 形,外側密被疏柔毛。葉紙質,近於圓形,直徑約6-10厘米,基部心臟形或深心臟形,常9-11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具尖銳的重鋸齒; 裂片間的凹缺狹窄,深及葉片的1/2-1/3,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嫩時葉片兩面均被白色絨毛,葉脈上更密,漸老時上面近於無毛,下面的葉脈上亦僅被 稀疏的毛;葉柄細瘦,長3-4厘米,嫩時密被白色絨毛,漸老陸續脫落,近於無毛。花紫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成被毛的傘房花序,直徑3-4厘米, 總花梗長2-3厘米;萼片5,紫色或紫綠色,披針形,先端漸尖,長4-5毫米,寬1.5毫米;花瓣5,白色或淡黃白色,倒卵形,長4毫米,寬3毫米;雄蕊 8,長約4毫米,花絲紫色,無毛,花葯黃色,卵形;花盤無毛,微裂,位於雄蕊的外側;子房被白色的疏柔毛,在雄花中常不發育,花柱長約5毫米,柱頭2裂; 花梗紫色,細瘦,長8-10毫米,微被短柔毛。翅果嫩時紫色,成熟時紫黃色;小堅果凸起,脈紋顯著,長5-7毫米,寬4-5毫米;翅倒卵形,基部狹窄,連同小堅果長2-2.5厘米,寬5-6毫米,張開成鈍角,果梗長約1-2厘米,細瘦。花期5-6月,果期9月。 [2]

分布範圍

產自黑龍江東部至東南部、吉林東南部、遼寧東部。蘇聯東部和朝鮮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吉林東南部。生長於海拔700-900米的山嶽地帶,針葉和闊葉混交林中或林邊。

紫花槭(學名:Acer pseudosieboldianum)

為槭樹科槭屬下的一個植物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灰色。小枝細瘦,當年生枝綠色或紫綠色,被白色疏柔毛;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褐色,被蠟質白粉。蘇聯東部和朝鮮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吉林東南部。

栽培技術

圃地選擇和處理

槭樹育苗應選擇微酸、濕潤、透水性好,灌溉條件良好的砂壤土。播前每畝施入有機肥5000kg、NPK三元複合肥50kg。為防止苗木病蟲害,特別是地下害蟲,每畝需用硫酸亞鐵8~10kg、辛硫磷顆粒劑2kg,和細土拌勻,撒在地表,然後進行深耕、耙細、平整作畦,要求畦寬1米,畦埂寬30厘米,畦長20~30米。

種子處理、播種時間及方法

槭樹種子沒有休眠性,既可進行秋播也可進行春播,現主要介紹春播。播種時間以3月中旬~4月中旬為宜。播前先將種子與濕沙按1;3的比例拌勻,放在3~5℃的條件下進行一個月的低溫沙藏處理。層積期間要定期檢查和管理,發現有發芽的種子,要及時進行播種。播種時先在畦內灌足底水,等水滲下再播,每平方米播種量200粒左右。播種後要覆0.5厘米的細土,為保墒提高地溫,使種子出芽早、出芽整齊,可覆蓋地膜或小拱棚,拱棚要注意通風,中午溫度超過30℃要適當遮蔭。一般播種後15~20天左右出齊苗。

苗期管理和長勢

幼苗出土後,初期生長較慢,抗性差要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濕度,並要及時清除雜草,鋤草時及時趟土,儘量多培一些土,防止出現倒伏現象。當苗長到5厘米高時進行定苗,一般在灌透水後進行,按10~15厘米株間距去弱、病及小苗,保持苗木的健壯整齊,缺苗的地方選擇雨天進行帶土球移植補苗。6月初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每畝15kg,7月中旬再每畝追施尿素10~15kg,後期適當控水。若發現刺蛾等害蟲時,可噴2.5%的溴氰菊酯4000倍液進行防治。當年苗高可達1~1.5米,第二年春天可進行分植。

撫育管理

1、鬆土除草:為了促進苗木生長,幼林期每年鬆土除草2次。第1次在4月下旬進行;第2次在8月上旬,結合除草,鬆土3~125px,並從定植穴向外擴展樹穴,促進根系生長。

2、施肥:幼齡期一般於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上旬追施2~3次速效氮肥,輔以磷、鉀肥;9月下旬,結合深翻改土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的冬肥。成年結果期每年在休眠期施基肥,在生長期進行土壤追肥,有時還可以根外追肥。基肥以每年秋季樹葉變紅或變黃前施肥效果較好,以農家肥、餅肥為主,也可增施複合肥,於秋、冬季結合深翻施入。土壤追肥每年追施3~4次,以氮、鉀肥為主;根外追肥在生長期內進行多次。

3、整形修剪:可在冬季或夏季進行。冬剪是從秋末落葉起至翌春發芽前所進行的修剪,以早春為宜,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縮、平茬;夏剪是從發芽後至秋季落葉前所進行的修剪,方法有抹芽與除萌、摘心、拿枝和拉枝。

病害防治

槭樹漆斑病發生在槭樹葉上。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點狀褪綠斑,病斑中央褐色,邊緣紫紅色,後病斑逐漸擴大成圓形、近圓形或梭形大病斑。發病後期,病葉上出現黑色膏藥狀、隆起於葉表面的許多小漆斑,各漆斑之間彼此分離或互相連接,不規則形,發病葉片提前脫落。病菌以菌絲及分生孢子於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子囊盤及子囊孢子,並從雨季開始借氣流及水滴傳播,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

8月中下旬開始,病葉上出現黑色漆斑狀,此時為病菌的無性世代,越冬以後繼續侵染。初始越冬菌源是發病的最主要條件,植株擺放過密、通風不良,則可能導致該病的發生。

1、發現病葉應及時摘除,秋季結合修剪清除枯落葉及病殘體。

2、槭樹盆景生產基地儘量遠離野外生長的槭樹。

3、雨季之前葉面噴灑18%多菌銅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用藥2~3次。 [3]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槭樹類姿態瀟灑婆娑宜人使人感到輕快,因而非常適於小型庭院的造景,多孤植、叢植。

園林用途

槭樹在大型公園或名勝古蹟天然公園、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於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範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遊人觀賞紅葉或黃葉。

《花經》雲;「楓(指槭樹)葉一經秋霜,酡然而紅燦似朝霞艷如鮮花,雜厝常綠樹種間,與綠葉相稱,色彩明媚秋色滿林,大有鋪錦列秀之致。」槭樹也適宜植於瀑口、山麓、溪旁、池畔、園林建築和各園林小品附近,以資點綴。蘇州拙政園緊小滄浪的明式小院「志清意遠」為一獨立封閉式小院,池邊散植槭樹,古樹修竹,景色瑰麗。此外,元寶楓、五角楓和三角楓等喬木類是優良的行道樹,各地常見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