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鸚哥花(豆科、刺桐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鸚哥花
圖片來自 360百科

開花的種類——鸚哥花(豆科、刺桐屬植物)

是豆科刺桐屬植物,小喬木或喬木。樹幹和枝條具皮刺。羽狀複葉,葉柄平滑,頂生小葉近腎形,側生小葉斜寬心形,兩面無毛。總狀花序生於先端葉腋,花鮮紅色,大,具花梗,苞片單生,卵形,花萼陀螺形,花冠紅色,旗瓣近卵形,舟狀,斜倒卵形,花絲比旗瓣稍短,子房具長柄,莢果彎曲,種腎形子帶白色或褐色,長約2厘米。

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藏、四川、貴州及海南(尖峰嶺)。生長於海拔450-2100米得山溝中或草坡上,也常有栽培。鸚哥花花大而美麗,可在庭園栽培或作綠籬、行道樹,是一種很美的觀賞植物;木材輕軟,可造紙;樹皮能祛風除濕。

鸚哥花(學名: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基本信息

花冠紅色
圖片來自 小貝殼追蹤熱點
  • 中文名:鸚哥花
  • 拉丁學名: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豆目
  • 科:豆科
  • 屬:刺桐屬
  • 種:鸚哥花
  • 命名者及年代:Roxb.,1814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喬木。樹幹和枝條具皮刺。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小;葉柄比小葉長,平滑,不具皮刺或有少數皮刺;頂生小葉近腎形,側生小葉斜寬心形,長寬8-20(-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全緣,上面綠色,平滑,下面略帶白色,兩面無毛。

總狀花序生於先端葉腋,單生,直立,比葉長;花鮮紅色,大,具花梗,下垂;苞片單生,卵形,內有3朵花,在每一花梗基部有一小苞片;花萼陀螺形,肢截平或具不等的2裂;花冠紅色,旗瓣近卵形,舟狀,長約3.2厘米,翼瓣比龍骨瓣短,斜倒卵形,龍骨瓣長僅及雄蕊的一半;花絲比旗瓣稍短,在近基部聯合成一體;子房具長柄,花柱與雄蕊同長。莢果彎曲,長12-19厘米,寬約3厘米或更寬,有明顯的喙和果梗,有種子5-10顆;種子帶白色或褐色,腎形,長約2厘米。 [1]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湖北、雲南、西藏、四川、貴州及海南(尖峰嶺),在雲南省金沙江河段的支流萬馬河一帶,天然分布較多。

近種區別

龍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inn.)與鸚哥花的主要區別是:頂生小葉菱形,長4-10厘米,旗瓣橢圓形,長4.5-6厘米,種子深紅色,有黑斑。花期6-7月。

栽培技術

挖塘定植、單株、群狀、成行、成片栽種均可,成年樹樹冠較開張,初植時,一般株行距3米×4米或4米×4米。山地造林密度可適當增大,株行距縮小為3米×3米;群狀種植株行距可為2米×3米,以增強群體效益,開花繁茂集中。

主要價值

觀賞

鸚哥花適宜於城市街道、公園、風景名勝區、居民住宅區栽培,也適宜城市面山造林。樹於通直,樹冠開張,花鮮紅艷麗,栽培供觀賞。

經濟

木材淺黃白色,紋理直,結構中等,均勻,材質較輕軟,強度弱,易乾燥,不耐腐,可供浮標、模型包裝箱、茶葉箱、絕緣材、牆板等用材,也可供紙漿用材。 [2]

藥用價值

樹皮藥用,含龍芽花素可治風濕、作止痛鎮靜劑。

根、葉、果實(喬木刺桐):苦、辛,平。清熱驅風健脾利濕。用於頭痛,痢疾。種子:祛風除濕,驅蟲。

【佤藥】樹皮治腰腿酸痛風濕麻木《中佤藥》。

【彝藥】莖皮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哀牢》。

【白藥】介刈荷:樹皮治風濕麻木,腰腿痛,胃痛,骨折,跌打腫痛,關節扭傷宰經性皮炎,頑癬《滇藥錄》。介軼禾:樹皮、種子治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疥癬;根、果、葉治痢疾,外用頭脹痛《滇省志》。

【苗藥】楝菖:樹皮治骨折《滇藥錄》。楝昌:樹皮、種子治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疥癬;根、果、葉治痢疾,外用頭脹痛《滇省志》。

【傣藥】埋冬(德傣):樹皮、種子治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疥癬;根、果、葉治痢疾,外用頭脹痛《滇省志》。

【哈尼藥】甲娑:樹皮治風濕麻木,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版納哈尼藥》。

【基諾藥】基累奪累:樹皮治腎炎水腫,肺結核,支氣管炎,咯血《基諾藥》。

優良的園林綠化植物—鸚哥花

鸚哥花是墨脫中山帶常綠闊葉林中的重要成分,其花形奇特,花如象牙,又似一彎明月,或似鸚鵡的嘴。花色桔紅或紅色,俏麗鮮美,極醒目。鸚哥花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常有詩詞呤詠,在《天中記》中彭綱有詩讚曰:「樹頭樹底花楚楚,風吹綠葉翠翩翩,露中幾枝紅鸚鵡。」由於該種葉片翠綠、樹形美觀、花色艷麗,是觀賞價值突出的重要樹種,現常腋芽到園林綠化中。

鸚哥花(學名: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生長習性

鸚哥花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湖北、雲南、西藏、四川、貴州及海南(尖峰嶺),在雲南省金沙江河段的支流萬馬河一帶,天然分布較多。生長於海拔450-2100米的山溝中或草坡上。適生於亞熱帶暖熱氣候,耐乾旱,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的於熱河谷生長良好。在年平均氣溫17-20℃,絕對低溫4℃條件下,生長發育正常。不耐低溫,在-5℃以下低溫中常有凍害,適宜於暖溫帶至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較耐低溫,也較耐乾旱。

鸚哥花適應性強、生長快,開花鮮艷而有特色,無論是自身獨立成景還是和周圍環境配合造景都能展現出良好景觀效果,是優良的景觀樹種,適宜在我國南方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的城鄉推廣應用,目前則主要在西藏的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多。而且有較好的藥用、經濟價值。

道路綠化:

鸚哥花樹身高大挺拔、樹高和冠幅均可達10 m,分枝粗壯鋪展,相關研究表明其對大氣污染物中數量較大、影響面較廣的SO2、NOx等氣體的抗性與吸收能力較強。除鸚哥花外,本屬其他樹種如刺桐、雞冠刺桐、龍牙花等也具有觀賞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抗大氣污染、適應管理粗放等適宜道路綠化的優良特性。

經濟價值:

因其木材色白、質地輕軟而有彈性,工業上可用於製造木屐、玩具,也做為輕型材料、美術細工用材及造紙原料,甚至可以做軟木的替代品;又因木材堅韌無節也被用來製作琴、瑟、鼓、琵琶等樂器;其樹皮纖維是制繩的原料。 [3]

藥用價值:

鸚哥花的葉、花、樹皮、根皮均可入藥。樹皮有祛風去濕,舒筋通絡的功效,可治風濕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損傷,亦可外用治療皮膚病;樹皮中所含龍芽素,對中樞神經具有鎮靜作用,可做麻醉劑與止痛鎮靜劑;老葉可止嘔、做驅蟲劑;鸚哥花的花入藥性苦、涼,能清熱解毒,可做涼血止血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