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黃蟬蘭(蘭科、蘭屬植物))
目錄
開花的種類——黃蟬蘭(蘭科、蘭屬植物)
附生植物;假鱗莖橢圓狀卵形至狹卵形,長4-11厘米,寬2-5厘米。葉4-8枚,帶形,長45-70厘米,寬2-4厘米。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水平伸展;總狀花序具3-17朵花;花較大,直徑達10厘米,有香氣;萼片與花瓣黃綠色,有7-9條淡褐色或紅褐色粗脈,唇瓣淡黃色並在側裂片上具類似的脈,中裂片上有紅色斑點和斑塊,褶片黃色並在前部具栗色斑點;花瓣狹卵狀長圓形。蒴果近橢圓形。花期8-12月。
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岩石上,也見於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分布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 iridioides D. Don):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黃蟬蘭
- 拉丁學名:Cymbidium iridioides D. Don
- 界:植物界
-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 門:輪藻總門
- 門: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 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綱: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 綱:百合亞綱
- 超 目:天門冬超目
- 目:天門冬目
- 科:蘭科
- 屬:蘭屬
- 種:黃蟬蘭
- 保護級別: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形態特徵
黃蟬蘭是附生植物;假鱗莖橢圓狀卵形至狹卵形,長4-11厘米,寬2-5厘米,大部或全部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8枚,帶形,長45-70 (-90)厘米,寬(1.6)2-4厘米,先端急尖,關節位於距基部6-15厘米處。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水平伸展,長40-70厘米或更長;總狀花序具3-17朵花;花苞片近三角形,長2-3毫米;花梗與子房長4-4.5厘米;花較大,直徑達10厘米,有香氣;萼片與花瓣黃綠色,有7-9條淡褐色或紅褐色粗脈,唇瓣淡黃色並在側裂片上具類似的脈,中裂片上有紅色斑點和斑塊,褶片黃色並在前部具栗色斑點;萼片狹倒卵狀長圓形,長3.7-4.5厘米,寬1.2 1.5厘米,側萼片稍扭轉。
花瓣狹卵狀長圓形,長3.5-4.6厘米,寬7-9毫米,略鐮曲;唇瓣近橢圓形,略短於花瓣,3裂,基部與蕊柱合生達4-5毫米;側裂片邊緣具短緣毛,上面有短毛;中裂片強烈外彎,中央有2-3行長毛,連接於褶片頂端並延伸至中裂片上部,其餘部分疏生短毛,邊緣齧蝕狀並呈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自上部延伸至中部,但向基部迅速變為狹小,頂端較肥厚,中上部生有長毛;蕊柱長2.5-2.9厘米,向前彎曲,腹面基部具短毛;花粉團2個,近三角形。蒴果近橢圓形,長6-11厘米,寬3 4.5厘米。花期8-12月。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折」。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
黃蟬蘭的繁殖方法
空氣要求
黃蟬蘭喜陰,喜濕潤,忌乾燥,因此比較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
土壤要求
黃蟬蘭適合採用排水性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例如腐葉土或山土。也可以採用pH值在5.5-6.5之間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 [2]
溫度要求
黃蟬蘭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5℃至30℃之間。如果溫度過低,達到5℃以下,則會影響黃蟬蘭生長力,使之處於休眠狀態,此時如果不及時轉移,就會出現凍傷的情況;反之溫度過高,達到35℃以上,黃蟬蘭則會生長不良,如再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就會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的現象。
黃蟬蘭的功效與作用
黃蟬蘭是一種生長於西藏境內的野生植物,在尼泊爾以及緬甸境內也對比常見,它是附生植物的一種,長大後有四到八片葉子,總狀花有三到十七朵給成,花的直徑對比大,能凌駕十厘米,這種植物多生長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寒地帶。黃蟬蘭可以入藥,是本地藏藥的一種。 [3]
黃蟬蘭的功效與作用
1、黃蟬蘭最大的效用便是散瘀消腫,對於人們跌打損傷湧現的紅腫與痛苦悲傷有顯着的醫治效用,在冶療時,可以把奇怪的黃蟬蘭搗碎直接敷在受傷的部位上,就能起到消腫以及止痛的效用。
2、黃蟬蘭對於風濕性疾病以及種種出血性疾病也有很好的冶療效用,在它生長的處所,人們時常用它醫治吐血以及便血以及胃出血等病症,同時用來醫治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它內服時可以取六到十五克藥材直接加水煎制,煎好後飲用藥汁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