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楚游日記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楚游日記六出自《徐霞客遊記》,遊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去世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具有重要的價值。[1]

原文

 二十三日 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鐵樓門。過艾行可家,登堂見其母,則行可屍已覓得兩日矣,蓋在遇難之地下流十里之雲集潭也。其母言:「昨親至其地,撫屍一呼,忽眼中血迸而濺我。」嗚呼,死者猶若此,生何以堪!詢其所傷,雲「面有兩槍」。蓋實為陽侯助虐,所云支解為四,皆訛傳也。時其棺停於城南洪君鑒山房之側。洪乃其友,並其親。畢君甫適挾青烏至,蓋將營葬也,遂與偕行。循回雁西麓,南越岡塢,四里而至其地。其處亂岡繚繞,間有掩關習梵之室,亦如桃花衝然,不能如其連扉接趾,而嬙寂過之。洪君之室,綠竹當前。危岡環後,內有三楹,中置佛像,左為讀書之所,右為僧爂cuān之處,而前後俱有軒可憩,庭中盆花紛列,亦幽棲淨界也。艾棺停於嶺側,亟同靜聞披荊拜之。余誦「同是天涯遇難人,一生何堪對一死」之句,洪、畢皆為拭淚。返抵回雁之南,有宮翼然於湘江之上,乃水府殿也。先是艾行可之弟為予言,始求兄屍不得,依其簽而獲之雲集潭,聞之心動。至是乃入謁之,以從荊、從粵兩道請決於神,而從粵大吉。時余欲從粵西入滇,被劫後,措資無所,或勸從荊州,求資於奎之叔者。時奎之為荊州別駕,從此至荊州,亦須半月程,而時事不可知,故決之神。以兩處貸金請決於神,而皆不能全。兩處謂金與劉。余益欽服神鑒。蓋此殿亦藩府新構,其神極靈也。乃覓道者,俱錄其詞以藏之。復北登回雁峰,飯於千手觀音閣東寮,即從閣西小徑下,復西入花葯寺,再同覺空飯於方丈。薄暮,由南門入。是日風和日麗,為入春第一日雲。

  二十四日 在金寓,覺空來顧。下午獨出柴埠門,市蒸酥,由鐵樓入。是夜二鼓,聞城上遙吶聲,明晨知盜穴西城,幾被逾入,得巡者喊救集眾,始散去。

  二十五日 出小西門,觀西城被穴處。蓋衡城甚卑,而西尤敝甚,其東城則河街市房俱就城架柱,可攀而入,不待穴也。乃繞西華門,循王牆後門後宰門外肆,有白石三塊欲售。其一三峰尖削如指,長二尺,潔白可愛;其一方竟尺,中有溝池田塍可畜水,但少假人工,次之;其一亦峰乳也,又次之。返金寓。

  是時衡郡有倡為神農之言者,謂神農、黃帝當出世,小民翕xī和順然信之,初猶以法輪寺為窟,後遂家傳而戶奉之。以是日下界,察民善惡,民皆市紙焚獻,一時騰哄,市為之空。愚民之易惑如此。

  二十六日 金祥甫初為予措資,展轉不就。是日忽鬮jiǖ會一種民間集資方法,得百餘金,予在寓知之,金難再辭,許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畝立券付之。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 俱在金寓候銀,不出。

譯文

二十三日天空晴朗,想出城到南郊。先出了鐵樓門。經過艾行可家,進到堂屋見了他母親,得知艾行可的屍體已經找到兩天了,是在遇難處下游十里的雲集潭找到的。他母親說:「昨天我親自到那地方,撫摸着屍體一呼喊,他眼眶中忽然噴湧出血來濺到我身上。」嗚呼,死了的人還如此,活着的人如何能忍受悲傷!問他傷的情形,說「臉上有兩處傷。」實際上是波濤之神幫助盜賊一起傷害了他,他的肢體被分解成四大塊等說法,都是訛傳。當時他的棺材停放在城南洪鑒君的山房側邊。洪鑒是他的友人,並且是他的親戚。畢君甫正巧帶了個術士來到,大概將舉行喪葬之事,於是便與他們一同去。

順回雁峰西麓,往南越過山岡山塢,四里就到了那地方。那裡亂岡盤繞,其間有幾座僧人閉門修佛的屋子,也如桃花沖一樣,雖然未能像桃花沖那樣僧房眾多連門接址,但幽靜超過桃花沖。洪君的屋子,前面是翠綠的竹叢,後面是環繞高聳的山岡,裡面有三間房,中間一間置立佛像,左邊一間是讀書的處所,右邊一間是燒火做飯的地方,前後都有走廊可供休息,庭中依次放着許多盆花草,也是個清幽潔淨的棲息地方。艾行可的棺材停放在嶺側,我趕忙同靜聞披開灌木走到棺材前下跪叩頭。我讀了「想先前你我同是行游遠方遭遇不測之難的人,到如今一個生者何能忍受住面對死者的悲傷」的悼念詩句,洪、畢兩人聽了都禁不住抹淚水。返回到回雁峰的南面,有一座屋檐飛臨江流之上的神廟屹立在湘江邊,這是水府殿。

這之前艾行可的弟弟對我說,起初他哥哥的屍體找不到,後來依殿中神簽所示而在雲集潭找到,我聽了心被觸動。到這裡我便進殿拜渴神像,把從荊州府走和從粵西走兩條道路交給神靈祈請裁決,結果從粵西走大為吉利。〔當時我想從粵西進入雲南,被搶劫後,無處籌借費用,有人勸我從荊州府走,向奎之叔叔求借費用。當時奎之為荊州府通判,從此地到荊州府城,也需走半個月,而時事變化不可預知,所以讓神替我裁決。〕我將兩處借貸銀兩的事交給神裁決,而結果都不能成。〔兩處指的是金祥甫處和劉明宇處〕由此我更加敬服神靈的無邊法力。大約此殿也是桂王府新建的,殿中的神極其靈。於是我找了個道人,將簽牌上的詞語全部錄下來收藏着。又往北登上回雁峰,在千手觀音閣東面的小屋吃了飯,就從閣西邊的小路往下走,重新往西到花葯寺中,並再次同覺空一起吃了飯。傍晚,從南門進入城內。這天風和日麗,為入春以來氣候最好的一天。•

  二十四日呆在金祥甫的寓所,覺空前來拜訪,下午獨自走出柴埠門,買了些蒸酥,從鐵樓門回到城中。這天夜裡二更時,遠遠地聽到城牆上有吶喊聲,第二天早晨得知夜間有盜賊挖掘西城牆,盜賊幾乎越牆而入,幸得巡邏的人發現後呼喊眾人救助,盜賊才逃離開。

  二十五日走出小西門,觀看西城牆上被挖掘的地方。大略地說衡城的城牆很低矮,而西城牆尤其破敗,東城那一段卻是河街的店鋪房屋都就着城牆架立柱子,可以攀着它們就進入城內,不必要挖掘開城牆。而後我便繞過西華門,順桂王府城牆後門〔後宰門外一家店鋪中,有三塊白色的石頭想出售。其中公塊上有三根峰棱,尖削得如手指,長兩尺,潔白可愛;另有一塊約一尺見方,中間圖像如河渠池塘、田塊、田埂,可以蓄水,但稍經人工雕鑿過,不如上述那一塊;還有一塊也是峰乳石,又更差一些。〕返回金祥甫的寓所。這段時期衡州府有人帶頭傳布關於神農的流言,說神農、黃帝正降臨人世,老百姓個個都很相信,開始還只是以法輪寺為流言傳布的場所,後來便家家相傳戶戶信奉。因為流言說神農、黃帝在二十五日這天下到凡間,視察民眾的善事惡行,所以老百姓都買紙焚燒祭供,一時間紙價被哄抬而飛漲,市場上的紙張銷售一空。愚昧的民眾就是如此容易被迷惑!二十六日金祥甫開初為我籌措銀兩,反反覆覆都未能成。今天他上會拈閹,忽然拈中,得到百餘兩銀錢,我在寓所中知道了這消息,金祥甫難以再推辭,答應借給我二十兩,我用二十畝田租立了契據交付給他。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都在金祥甫的寓所等候銀兩,沒有出門。[2]

作者簡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代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探險家和文學家。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先後遊歷了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歷經34年考察撰寫成60萬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遊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遊記文學。他的遊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綺麗,有人稱讚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