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樓台,漢語詞語,拼音為lóu tái,意思是高大建築物的泛稱。[1]
釋義
1、高大建築物的泛稱。2、方言。指涼台。
出處
《左傳·哀公八年》:「 邾子 又無道, 吳子 使大宰 子餘 討之,囚諸樓台。」唐 杜甫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詩:「復有樓台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 唐 白居易《宴散》: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 唐張子容《永嘉即事寄贛縣袁少府瓘》:山繞樓台出,谿通里閈斜。曾為謝客郡,多有逐臣家。宋 蘇軾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宋朱淑真《春晴》:深院雕梁巢燕返,高林喬木谷鶯遷。韶光正近清明節,花塢樓台酒旆懸。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六九回:「那國王並 行者 相攙,穿過皇宮到了御花園後,更不見樓台殿閣。」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五回:除了樓台亭閣之處,單是廳堂,就有三十八處。冰心 《寄小讀者》 九:「更隱隱地看見了 慰冰湖 對岸秋葉落盡,樓台也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