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樓觀,淨化心靈的聖地(毛恩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樓觀,淨化心靈的聖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樓觀,淨化心靈的聖地》中國當代作家毛恩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樓觀,淨化心靈的聖地

金風吹拂,粉黛飄香。終南山遠眺,色彩斑斕,惹人眼花。老子說經台、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大秦寺塔以及煉丹爐、化女泉、呂祖洞、上善池盡收眼底,這裡的確是融自然人文於一體,素有「道教仙都」的聖地。不然,《東方散文》雜誌社偏要邀請全國散文作家到這裡來尋道啟智,祈福納祥,淨化心靈呢。

樓觀台,位於秦嶺山脈終南山北麓中部。它南依秦嶺,千峰聳翠,猶如重重樓台相疊,山間綠樹青竹,掩映着道家宮觀,古稱石樓山。山前梁崗起伏,屬於黃土丘陵,樓觀現存的核心景觀說經台,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崗上。其台北與扇形的土坎相連,面向如畫的秦川渭水。

樓觀台得名於西周,別名紫雲樓。它鼎盛於隋唐,衰落於宋金,毀於宋末,振興於今。相傳,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李耳(老聃)在這裡著書立說、傳道講經。 看完財神殿古唐裝曲藝表演,我們乘大巴車來到道教文化廣場,大家在一塊刻有「天下第一福地」石頭前合影留念。穿過「仙都」牌坊,沿路可見老子手植銀杏樹、三鷹柏、八仙過海等石雕、石壁、石柱、石像,處處流淌着道教文化,每處都有老子講經說道的神話傳說故事。我們邊聽講解邊拍照,不知不覺到了終南山古樓觀樓下,穿過了玉清門,沿台階上行,就到了紫慶門。

門兩側一副對聯格外醒目,「聖教千年迎紫氣,明心一片寄黃庭。」我問導遊,「紫慶門」的來龍去脈,她說,「紫慶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相傳,老子很有學問,在周王朝擔任主管圖書典籍的官職。大約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天下大亂,諸侯之間爭奪地盤和權位的戰爭經常發生,老子預料到,將來會發生更大的戰亂,所以就辭官不做,騎着一頭青牛,離開了洛陽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過晚年。一個清晨,函谷關善觀天象的關令尹喜(甘肅天水人,周敬王,前477年,之大夫,他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敬王二十三年,眼見天下將亂,他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突然看到東方紫氣氤氳,便出關相迎,果然見一長須如雪,道骨仙風的老者,騎着青牛悠悠而來,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下來,請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寫了一篇專門講「道」和「德」的文章,約五千字左右,後來人們把這篇文章印成書,書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經》。後來,騎着青牛繼續向西走。從此,在道教的眾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無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間都尊他為「太上老君」。「紫氣東來」顧名思義,就是紫氣自東而來,比喻祥瑞降臨的意思,平常人們都喜歡把「紫氣東來」作為春聯的橫批貼在門框上。

登到三清殿前,翹首眺望,心曠神怡,道教樓亭台院沿山而建,吟起宋代蘇軾游此名句:「劍舞有神通草聖,海山無事化琴工。此台一覽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走進三清殿內,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祈福納祥者絡繹不絕。殿東邊一牌子上寫有《祈福的寓意》,「無福之人不來此地。」,那麼來者就是有福之人了嗎?我想,幸福要靠自己用勤勞的雙手來創造。揭開《道德經》中的宇宙奧妙一書《老子主義》里這樣說:「《道德經》之『道德』,易經之『時位』,佛學之『世界』,統稱之『宇宙』,皆有同類棄名之趣。」那麼「道」就是一種規律先定,「德」就是一種行為安排。我想,如今社會學的「道」與「德」,可以視為生態規律,規律之文明,可謂是「公約」,規則之實然,所謂「風俗」而已。在當今社會裡,我們如何把「道」與「德」和諧的結合起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應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斷尋找自己心田的幸福,感受生活的美好。不由我想起,昨天早晨,天水一位女作家主動為大家舀米湯,一個接一個的服務到最後,她先有別人,後有自己。今天登山的途中,天水幾位女作家把一位坐輪椅來拜歇老子的老人抬上台階,小小善舉助人為樂,感動了素不相識老人和她的兒女們,受人稱讚。這就是幸福。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處身於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由此,我又想起摯友王鈺《買羊羔放生》的故事,他從買到放,貫穿一個「善」字,告誡人們不要殘忍地殺生害命,彰顯了一個慈善之心。劉友生善人在《性理療法—身心健康》中說:「人的病是哪裡來的呢?病是由 『氣』和『火』而來的。氣、火又是什麼樣的東西呢?他們是兩個『無常鬼』,專門要人命的。可我們世間人還常常用它,恩恩怨怨、爭貪不休。有人說:不爭不貪不行呀。爭是可以爭,但是,不爭非禮之事、不貪意外之財。我們要分為誰而爭,如果是為人類的幸福去爭,這是應該的。但是你為自己爭是不合理的,不應該得到的東西拚命想得到,在這種情況下去爭,爭就是罪、貪就是過、攬就是孽。這種非分之想的爭,爭不到就會動性,就要生氣。一動性,你的災難就來了;一動氣,你的痛苦就來了,月累年積一層一層地往下壓,一年中就把病種上了……」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組成,它們之間又存在着相生與相剋的關係。相生指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有着生髮促進的作用,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是指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的克制約束作用,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正因為有了五行的相生、相剋的相互作用,天地萬物才有進化、發展,同時又保持着平衡和協調。我去過了山西五台山安徽的九華山、河南的少林寺等聖地,不管是儒、釋、道那個教派,它都講的是因果報應,教人做好事不要做壞事,做善事不要做惡事,要像水一樣默默無聞地發揮着「善行」。

樓觀台優雅恬靜,它歷經千年滄桑巨變,抖落了歲月的煙塵,坦蕩地向遊人展示着它的純美和安祥。我想在這裡多停留片刻,也許會淨化心靈,洗滌身軀。望着高大的老子雕像,我仿佛聆聽道老子在為人們講經說道,虔誠恭敬的跪拜叩首,默默祈求「紫氣東來」...... [1]

作者簡介

毛恩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