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榆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榆橘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學名:榆橘

拉丁學名:Ptelea trifoliata L.

別 稱:忽布樹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芸香目

亞 目:芸香亞目

科:芸香科

亞 科:飛龍掌血亞科

分布區域:北美的叢林與岩石區

榆橘(yú jú),學名 Ptelea trifoliata L.,俗名:三葉椒,一般指忽布樹分布在北美的叢林與岩石區,屬於芸香科植物,藥用部位為榆橘的樹皮果,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分布於遼寧旅大熊岳。有健胃消食、利尿消腫、安神的功效,常用來治療治噁心嘔吐、食積不化、小便不利、身目浮腫、心神不安等症。 [1]

忽布樹形態特徵

濃密的直立型灌木樹皮,有香味,花白綠色星狀小花,於夏季時在花之頂端盛開,葉落葉性深綠色的3裂葉,果實淺綠色圓型,果實有翼。樹高約3米。樹冠圓形,二年生枝赤褐色;芽重疊,無頂芽。

葉互生,有3小葉,小葉無柄,卵形至長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厘米,基部兩側略不對稱,中央1片小葉的基部楔尖,全緣或邊緣細齒裂,葉背脈上有疏毛,側脈纖細。傘房狀聚傘花序,花序寬4-10厘米;

花梗被毛;花蕾近圓球形;花淡綠或黃白色,略芳香;萼片長1-2毫米,花瓣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被毛,長約8毫米。翅果外形似榆錢,扁圓,徑1.5-2厘米或更大,頂端短齒尖,網脈明顯。

花期5月,果期8-9月。染色體數目2n=36,也有報道為2n=42的 。

忽布樹生長環境

日照:需日照充足或部分遮陰的環境。

施肥:喜濕潤但排水良好的土壤。

忽布樹分布範圍

原產北美的叢林與岩石區。我國遼寧大連及熊岳、北京均有栽種 。

忽布樹繁殖

春、秋時播種於開放的栽培床,或在初夏進行綠木插。

忽布樹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樹皮藥用,是一種溫和的強壯藥。果實帶苦味。 【藥 名】:榆橘 【拼 音】:YUJU

【來 源】:為姜芸科植物榆橘的樹皮果。

【功 效】:健胃消食、利尿消腫、安神。

【主 治】:治噁心嘔吐、食積不化、小便不利、身目浮腫、少尿、心煩、失眠症、多夢、心神不安之症。

【性味歸經】:苦,涼。心、脾、胃、膀胱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遼寧、旅大及熊岳。

【拉丁名】:榆橘ptelea trifoliata L.

【考 證】:始載於《東北木本植物圖志》 。

參考來源

  1. 榆橘,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