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榼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榼藤(學名:Entada phaseoloides)亦稱榼藤子。木質藤本,無刺。托葉小,剛毛狀。

二回羽狀複葉,頂生的1對羽片常為卷鬚;穗狀花序纖細,單生於上部葉腋或再排成圓錐花序式花,花萼鍾狀,5齒裂。

花瓣5片,分離或於基部稍合生。

雄蕊10枚,分離,略突出於花冠之外,花絲絲狀,花蕾時藥隔頂端具腺體;子房近無柄,胚珠多數,花柱絲狀。

莢果大而長,木質或革質,扁平,彎曲,逐節脫落,每節內有1顆種子;種子大,扁圓形。

產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西藏等省區。生于山澗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於大喬木上。東半球熱帶地區廣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榼藤 , 拉丁學名 : Entada phaseoloides

別稱 : 榼子藤、眼鏡豆、牛腸麻、過江龍、過山楓、大血藤、扭骨風

界 :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形態特徵

榼藤是常綠、木質大藤本植物。莖扭旋,枝無毛。二回羽狀複葉,長10-25厘米;羽片通常2對,頂生1對羽片變為卷鬚。

小葉2-4對,對生,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長3-9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鈍,微凹,基部略偏斜,主脈稍彎曲,主脈兩側的葉面不等大,網脈兩面明顯。

葉柄短。穗狀花序長15-25厘米,單生或排成圓錐花序式,被疏柔毛;花細小,白色,密集,略有香味;苞片被毛。

花萼闊鍾狀,長2毫米,具5齒;花瓣5,長圓形,長4毫米,頂端尖,無毛,基部稍連合;雄蕊稍長於花冠;子房無毛,花柱絲狀。

莢果長達1米,寬8-12厘米,彎曲,扁平,木質,成熟時逐節脫落,每節內有1粒種子。

種子近圓形,直徑4-6厘米,扁平,暗褐色,成熟後種皮木質,有光澤,具網紋。花期3-6月;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及喜馬拉雅山東部等地。東半球熱帶地區廣布。

主要價值

為豆科植物榼藤的莖藤,莖的塊片呈不規則形,大小不等,斜而扭曲,厚1-2cm。

外皮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地衣斑,具明顯縱紋或溝紋,可見側枝痕和點狀皮也,常有1條棱脊狀突起。

切麵皮部深棕色,有紅棕色或棕黑色樹脂狀物,木部棕色或淺棕色,有多數小孔,可見紅棕色樹脂狀物環繞髓部呈偏心環紋,髓部常呈小空洞狀,偏於有棱脊一側。質堅硬,不易折斷。

氣微,味微澀。 莖皮及種子均含皂素,可作肥皂的代用品;莖皮的浸液有催吐、下瀉作用,有強烈的刺激性,誤入眼中可引起結膜炎。

種子含澱粉及油,種仁含油約17%,經處理後方可食。全株有毒。

主治功能

活血祛風,壯腰固腎。用於風濕關節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骨折。 莖皮:催吐 、泄瀉。 種仁(榼藤子仁):微苦、澀,平。利濕消腫。用於黃疸,腳氣,水腫。

醫藥用途

【維藥】膠孜木卡替力:種子用於脾胃虛寒,噁心嘔吐,腹瀉,小便不利,水腫,腎虛腰痛,肝氣鬱滯。

種皮研末成軟膏治皮膚瘙癢,燥裂,濕疹,瘡瘍潰爛不愈;煎水外洗治關節痛,癱瘓,手足攣緊和寒症頭痛《維藥志》。木腰子:種子治胃痛,痔痛。

【壯藥】棵山龍(Keshanlong),棵桃邦(Ketaobang),腮丕(Saipi),南蛇風(Nanshefeng),左右扭藤(Zuoyouniuteng):

根治腰骨痛,瘋狗咬傷,胃痛;老莖治風濕骨痛;種子有毒,治急性腸胃炎《桂藥編》。

扣篾,扣林,棵山龍,棵桃邦,腮平,南蛇風,左右扭藤:根主治腰痛骨痛,胃痛;莖主治風濕,骨痛,狂犬咬傷《民族藥志一》。芒拎龍(maklinghloem):治療風濕骨痛,胃痛,痔瘡。

【藏藥】青巴肖夏:種子用於心臟病,肝熱病,腎病,中毒症之熱症,白脈病《部藏標》。

慶巴肖夏:種子治心病,腎病,肝熱病中毒症之熱證,白脈病《中國藏藥》。慶巴肖夏:種子治腎病,心臟病,肝中毒症,"白脈"病《藏草本》。慶巴肖夏:種子主治腎病及心臟病《民族藥志一》。

蒙藥】額利根芍沙:種仁主治腎病《民族藥志一》。德力棍-芍沙,拉古日-芍沙:種子治脾濕熱,肺病,痰濕,黃疸,腳氣,水腫《蒙藥》。

哈尼藥】阿杯嗎:藤、種仁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木,跌打損傷,黃疸,腳氣,水腫《版納哈尼藥》。啊波哎嘻:藤莖治療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滇省志》。

佤藥】大臘合:種子用於痔瘡,牛皮癬,淋巴結核,皮炎《中佤藥》。

傈僳藥】阿及呆:藤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四肢麻木;種仁用於黃疸,腳氣,水腫《怒江藥》。

瑤藥】鐮刀風,扭培梅,莫比短:根治腰骨痛,瘋狗咬傷;老莖治風濕骨痛,風濕癱瘓,外用治毒蛇咬傷;種子有毒,治急性腸胃炎,月經不調《桂藥編》。鐮刀風,扭培梅,莫比棟:種子主治急性腸炎,胃炎,月經不調;莖主治風濕骨疼,癱瘓,毒蛇咬傷《民族藥志一》。

阿昌藥】拉和:種子用於胃痛,痔瘡痛《滇藥錄》、《滇省志》。拉和:種子主治痙攣性疼痛,胃痛,痔瘡《民族藥志一》。

傣藥】麻耙(西傣):種子用於高熱抽搐,不語,癲癇;買里(德傣):根皮治牙痛;果殼治腰痛,腹痛《滇藥錄》、《滇省志》。赫麻拔,柬凜倆:種子主治高熱抽搐不語,癲癇,瘡癤;根皮主治牙痛《民族藥志一》。麻耙:種子治療高熱,抽搐不語,癲癇《版納傣藥》。配方治腹脹《德傣藥》。

拉祜藥】咖拿胚:種仁治瘡癰《滇省志》。

【彝藥】新諾建馬:種子用於腹痛,便秘,蛔蟲病《滇省志》。新諾建馬:種子主治蛔蟲病,腹痛,便秘《民族藥志一》。

基諾藥】坡訥阿那:種子治腹痛《滇省志》。

德昂藥】黑林娘:藤莖、種仁治胃痛《滇省志》。

【藏藥】種子用於肝熱病,卸痙《滇省志》。坡訥阿哪:種子主治腹痛《民族藥志一》。[1]

布朗藥】馬巴:種子主治瘡癰《民族藥志一》。

【景頗藥】沙棉,戈暢:種子主治便秘《民族藥志一》。

視頻---廣西容縣古泉村有一顆260年的榼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