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檳榔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檳榔樹 原圖鏈接

檳榔樹 檳榔樹別名檳榔子、大腹子、賓門、橄欖子、青仔、棕櫚科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都有栽培。檳榔樹是單子葉植物綱、初生目、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干後呈深褐色或黑色。[1]

形態特徵

檳榔樹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檳榔樹葉簇生於莖頂,長1.3-2米,羽片多數,兩面無毛,狹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頂端有不規則齒裂。檳榔樹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軸粗壯壓扁,分枝曲折,長25-30厘米,上部纖細,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單生於分枝的基部;雄花小,無梗,通常單生,很少成對着生,萼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4-6毫米,雄蕊6枚,花絲短,退化雌蕊3枚,線形;雌花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圓形,長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長圓形。檳榔樹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長3-5厘米,橙黃色,中果皮厚,纖維質。花果期3-4月。[2]

生長環境

檳榔樹屬溫濕熱型陽性植物,喜高溫、雨量充沛濕潤的氣候環境。常見散生於低山谷底、嶺腳、坡麓和平原溪邊熱帶季雨林次生林間,也有成片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溝谷,山坎、疏林內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質壤土荒山曠野。 耐肥,不耐寒,16℃就有落葉現象,5℃就受凍害,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8℃。年降雨量1500-2200mm地區適宜生長。幼苗期蔭蔽度50%-60%為宜,成年樹應全光照。以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種子有果內後熟特性。[3]

種殖技術

檳榔樹果皮是金黃色的留種。採下的果實,曬1-2天,待果皮稍乾燥時,用濕沙層積法成堆積法催芽,20d左右發芽,芽長3cm時即可播種,可用苗床和營養袋育苗。生產上多採用營養袋育苗。苗生長約1年,高50-60cm,有5-6片葉時便可定植。海南於2-3月或8-10月,雲南於5-6月定植。種植時應該用疏鬆肥沃的土壤,備地要先將雜草清除乾淨,給它更適宜的生長環境。在坡度超過15°的山地,要沿等高線挖1.5米向內傾斜15°左右的環山行。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定植,以8-9月雨季定植最佳。每年都要進行除草2-3次,培土3-4次,促進根部更好的生長,為了讓它更好生長,要適當施肥,每年大概施肥3次左右,在生長階段,多施氮肥,成熟後應該施磷鉀肥,氮肥要少施。[4]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