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檳榔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檳榔青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檳榔青

學 名:Spondias pinnata

(L. F.) Kurz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無患子目

亞 目:漆樹亞目

科:漆樹科

族:檳榔青族

屬:檳榔青屬

種:檳榔青

命名者及年代:(L. F.)

Kurz,1875

檳榔青(bīn láng qīng),學名:Spondias pinnata (L. F.) Kurz,俗名:外木個、木個,異名:Spondias mangifera Spondias acuminata Poupartia pinnata Mangifera pinnata Tetrastigma megalocarpum Spondias bivenomarginalis ,是漆樹科檳榔青屬植物,落葉喬木,高10-15米,小枝粗壯,黃褐色,無毛,具小皮孔。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30-40厘米,有小葉2-5對,葉軸和葉柄圓柱形,無毛,葉柄長10-15厘米。圓錐花序頂生,長25-35厘米,無毛,基部分枝長10-15厘米,花小,白色。核果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成熟時黃褐色,大。花期3-4月,果期5-9月。 分布於中國、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和海南。生長於海拔(360-)460-1200米的低山或溝谷林中。 檳榔青葉可食。樹皮可提栲膠 。樹皮粗厚,能耐火燒,常為火燒跡地的殘留樹種。材色淺淡,適作一般板材,宜室內用材和板料等用材。樹內層皮加少量鹽,可治咽喉腫痛,有消炎去痰作用 。可作庭園綠化,宜植為庭蔭樹、行道樹。 [1]

檳榔青形態特徵

檳榔青是 落葉喬木,高10-15米,小枝粗壯,黃褐色,無毛,具小皮孔。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30-40厘米,有小葉2-5對,葉軸和葉柄圓柱形,無毛,葉柄長10-15厘米;小葉對生,薄紙質,卵狀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7-12厘米,寬4-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尾尖;

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多少偏斜,全緣,略背卷,兩面無毛,側脈斜升,密而近平行,在邊緣內彼此連結成邊緣脈,距邊緣約1毫米,側脈在葉面略凹,葉背突起,網脈不顯;小葉柄短,長3-5毫米。

圓錐花序頂生,長25-35厘米,無毛,基部分枝長10-15厘米,花小,白色;無梗或近無梗,基部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萼無毛,裂片闊三角形,長約0.5毫米;花瓣卵狀長圓形,長約2.5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內卷,無毛;

雄蕊10,比花瓣短,長約1.5毫米;花盤大,10裂;子房無毛,長約1.3毫米。核果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成熟時黃褐色,大,長3.5-5厘米,徑2.5-3.5厘米,中果皮肉質,內果皮外層為密集縱向排列的纖維質和少量軟組織,無刺狀突起,裡層木質堅硬,有5個薄壁組織消失後的大空腔,與子房室互生,每室具1種子,通常僅2-3顆種子成熟。花期3-4月,果期5-9月。

檳榔青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60-)460-1200米的低山或溝谷林中 。半落葉季雨林樹種。在中國海南島常生于山地低海拔的乾燥稀樹草原。適生於年平均氣溫22-25℃,最冷月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000-1700毫米,土壤為磚紅壤土及燥紅壤。在中部和西部海拔300米以下的荒野及疏次生林中為最多,常與雞尖、烏墨、旱毛櫟、黑格、厚皮樹、余甘子、毛果扁擔杆兒、雞爪樹等喬灌木混生。

強喜光樹種。樹冠廣傘形,枝葉疏散開展;較耐乾燥環境,在無風、濕潤的低谷、溪旁且土層深厚的立地上,生長成高大的喬木,枝下高度達10米以上,生勢挺秀。在陽光充足的疏蔭環境中,天然下種更新良好,在局部環境較好的林分中,常成為優勢樹種,林下幼苗及幼樹也生長正常。

檳榔青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爪哇);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和海南(白沙、昌江、東方、保亭、陵水、三亞和樂東等地)。

檳榔青繁殖方法

果實熟時漸變黃色脫落,可在地上撿拾,亦可上樹採摘,用帶鈎的竹竿、鈎住果枝用力搖動,果實落地。收集後堆放3-5天,待外果皮腐爛,然後用竹筐盛放,浸在水中,擦去肉皮,用水沖洗乾淨,晾乾即可播種。亦可充分晾乾用竹筐或布袋盛放,置乾燥通風處貯藏。

隨采隨播的種子不須進行催芽處理。經過晾乾貯藏過的種子,用50℃溫水浸種24小時後,採用條式點播或均勻撒播於床面,用木板將種子壓入土中,然後覆土1-2厘米,蓋稻草,約20天左右開始發芽。發芽率達90%以上。用芽苗或小苗(高3-4厘米)分床,分床規格20厘米×20厘米。常以小苗移入營養杯中培育,1年生苗高達60-80厘米可出圃栽種。

檳榔青栽培技術

種植地應選擇土質疏鬆、濕潤、深厚、肥沃的山谷、小溪旁、荒野山坡和緩坡地帶為宜。先砍雜煉山,穴狀整地,植穴規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2米×3米或3米×3米。在雨季亦可採用直播造林,先用水將種子浸泡2天,每天換水1次,洗淨,稍晾乾即播,每穴1粒,約在20天開始發芽,每粒有1-3株苗,苗高15厘米時進行選苗,每穴留壯苗1株。

造林後要加強撫育管理,4年內,每年砍雜除草、鬆土、擴穴、施肥等2-3次;5年以後,每年撫育1-2次,直至幼林鬱閉。

檳榔青病蟲防治

病害:斑葉病及銹葉病等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蟲害:蚜蟲、金龜子危害嫩枝葉,用2.5%敵殺死3000-5000倍液,20%速滅殺丁2000倍液,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噴灑。

檳榔青主要價值

樹皮可提栲膠 。木材紋理通直,結構較粗糙,木材很軟,且極輕,加工容易,但橫切面難平滑;乾燥後稍開裂,但不變形;很不耐腐,易被變色菌和腐朽菌侵染,且易受蟲蛀,縱切面平滑,略具光澤,材色淺淡,適作一般板材,宜室內用材和板料等用材。

葉可食 。樹內層皮加少量鹽,可治咽喉腫痛,有消炎去痰作用,果、嫩芽均可食,甜酸、爽口清涼、味美。樹根含澱粉豐富,中國海南當地群眾常取之制粉食用。 樹皮粗厚,能耐火燒,常為火燒跡地的殘留樹種。

檳榔青花小而密集、白色,秋季果實纍纍,可作庭園綠化,宜植為庭蔭樹、行道樹。 粗生、萌生力較強,砍伐後能萌芽,長成幼樹,大枝扦插能夠萌芽生根,中國海南當地群眾常栽植於房前屋後,用於攀緣作物的活柱子。

參考來源

  1. 檳榔青,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