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樊錦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樊錦詩
出生 1938年
北京
國籍 中國
別名 "敦煌女兒"[1]
職業 考古學家,博士生導師
知名作品 《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全集·佛傳故事畫卷》《中國壁畫全集·敦煌·3·北周卷》《安西榆林窟》[2]《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顧與瞻望》

樊錦詩(1938年7月-),出生於中國北平,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餘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2007年11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主要經歷

樊錦詩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長,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2015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1988年任副研究員,大學兼職教授,1998年為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4年任研究員。1995年為蘭州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樊錦詩1963年7月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面對北京與上海的選擇,樊錦詩毅然選擇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鎮,一來敦煌就再也沒有離開。 40餘年來,樊錦詩潛心於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斷代,成為學術界公認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寫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顧與瞻望》,是對20世紀敦煌石窟研究的總結和思考。由她主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則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1998年,樊錦詩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後,樊錦詩帶領科研人員,在石窟遺址的科學保護、科學管理上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樊錦詩最早提出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敦煌壁畫、彩塑藝術永久保存的構想,她組織敦煌研究院與浙江大學,共同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媒體與智能技術集成與藝術復原》課題,這一課題以敦煌莫高窟為重點,首次將莫高窟用多媒體及智能技術展現在人們面前。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樊錦詩積極謀求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工作的國際合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幫助下,敦煌研究院先後與日本、美國等國機構開展合作項目,使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逐步與國際接軌。 2004年七月,樊錦詩被國家四部委授予「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八月十四日,甘肅省舉行樊錦詩先進事跡座談會,樊錦詩如往常一樣,衣着簡單,顯出她本質的灑脫與自然。在四十年的歲月里,戈壁大漠的風沙已將西部的粗獷、豁達揉合進這位今年六十四歲的江南女性內心。 樊錦詩把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緊密結合起來,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數字敦煌館工程」等十三項文物保護與利用工程,為新世紀敦煌文物的保護與利用構築了宏偉藍圖。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樊錦詩將敦煌石窟長期存在而又不能有效解決的難題作為合作課題,積極謀求國際合作,她所在的敦煌研究院先後與日本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美國梅隆基金會等機構進行了合作項目的研究,開創了中國文物保護領域國際合作的先河,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樊錦詩用40多年的執著和堅守,譜寫了一個文物工作者的平凡與偉大;她在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管理等領域的開拓創新,讓世界同行為之驕傲。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甘願用生命守護敦煌。

1963年,樊錦詩從北京大學畢業,千里迢迢來到了戈壁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如今73歲的她已滿頭華發,還在為敦煌文物事業殫精竭慮。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當中,保護成了樊錦詩最重視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為豐碩。

從壁畫病害防治到崖體加固,從環境監測到風沙治理,在敦煌遺產保護的各個領域,樊錦詩和敦煌研究院的保護工作者一起,不斷探索創新。正是在她的帶領下,敦煌遺產保護翻開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學保護之路。

樊錦詩清醒地認識到,面對如此燦爛的文化遺產,保護僅靠人和技術還不夠,還要立法和制定保護規劃。在她的倡導和推動下,《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近年來先後公布實施。

樊錦詩先後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敦煌研究院院長等職務。樊錦詩帶頭參與科研,與國際上優秀的文物保護機構合作,不斷將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技術引入敦煌遺產保護。

在樊錦詩的推動下,敦煌研究院與多個國外科研機構展開了合作,一大批先進技術和理念運用到敦煌遺產保護當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環境得到改善,安全係數得到提高。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樊錦詩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遺產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她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正在解決,一個全新的"數字敦煌"正向人們走來。

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開工。在這一浩大的保護利用工程當中,除崖體加固、風沙治理、安全保衛等基礎性工程外,還要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完成敦煌莫高窟149個A級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攝、加工處理和數據庫建設,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中心,通過數字電影等現代展示手段,給觀眾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藝術和價值的全新視角。

學術內容

在從事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事業的40多年中,主要致力於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研究工作。出版了《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全集·佛傳故事畫卷》《中國壁畫全集·敦煌·3·北周卷》《安西榆林窟》等10多部敦煌石窟考古美術專著;發表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莫高窟唐代前期洞窟分期》《莫高窟唐後期洞窟分期》、《敦煌莫高窟第290窟的佛傳故事畫》《從莫高窟歷史遺蹟探討莫高窟崖體的穩定性》《玄奘譯經和敦煌壁畫》《P.3317號敦煌文書及其與莫高窟第61窟佛傳故事畫關係之研究》等20多篇有關石窟考古與藝術的論文,對敦煌石窟的分期斷代研究頗有建樹,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參與主編《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壁畫全集》(敦煌壁畫部分),主編《敦煌石窟全集》(26卷),主編《解讀敦煌》(13冊) ,均為敦煌石窟藝術研究必備的重要大型參考叢書;主持完成了《莫高窟崖頂風沙危害的研究》、《敦煌莫高窟環境演化與石窟保護研究》《敦煌莫高窟及周邊地區環境演化科普教育》、《瀕危珍貴文物信息的計算機存貯與再現系統》《全數字攝影測量在莫高窟文物保護中的應用研究》《敦煌文物資源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國內貢獻》等近30多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文物的研究課題;還發表了《敦煌莫高窟及其保護、研究工作》《敦煌莫高窟開放的對策》《敦煌莫高窟的保護與管理》《敦煌莫高窟保護與管理總體規劃的制定與收穫》《建設世界一流的遺址博物館》、《數字化時代的敦煌--探索保存和利用敦煌文化遺產的新途徑》、《敦煌莫高窟旅遊開放的效益、挑戰與對策》等近30篇探索古遺址科學保護及管理的論文。

人物評價

常書鴻先生到段文杰先生,再到今天的樊錦詩女士,在敦煌研究院70年事業發展的背後,凝聚的是幾代莫高窟人的心血,他們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這是屬於莫高窟人獨有的精神特質,這就是「莫高精神」。樊錦詩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改革開放以來,她堅持改革創新,帶領團隊致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開展文物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先進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構建「數字敦煌」,開創了敦煌莫高窟開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緩解了文物保護與旅遊開放的矛盾。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遺址保護傳承與利用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敦煌的女兒」。

視頻

改革先鋒風采 樊錦詩: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 20181228
樊錦詩60歲才在上海借錢買了一套房

人物寫真

參考來源

  1. 樊錦詩用40多年的執著和堅守,譜寫了一個文物工作者的平凡與偉大;她在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管理等領域的開拓創新,讓世界同行為之驕傲。"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甘願用生命守護敦煌。
  2.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7105632.html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