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原基督教長老教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樟原基督教長老教會位於台灣台東縣[長濱鄉]]。該教會是位於台東最北端的一個村落,在台11線75公里處,部落鄰近太平洋,當地居民以阿美族群居多,也是臺東境內唯一噶瑪蘭族聚集的部落,多數以務農、雜工、捕魚為業,與鄰近的花蓮僅僅一步之遙。樟原基督教長老教會是當地最為人所熟知的旅遊指標,當年在1980年受到颱風侵襲損壞後,由部落民眾主動奉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設計和建造完成。如今這個陸上的諾亞方舟已經成為樟原的地標,不僅是一般遊客會來此拍照留影,連國外許多教會團體都會特地組團來此參觀。
有別於阿美族的豐年祭,噶瑪蘭族最盛大的祭典是海祭,海祭主要的目的是要祭拜祖靈,同時感謝大海豐富的賜予,也乞求來年一樣可以豐收。而大峰峰部落的海祭在每年七月上旬舉行,確切時間需要當時部落耆老們討論決定;而這裡的阿美族一樣會在七月舉辦傳統的豐年祭,所以只要時間挑的對,來到這裡就可能可以同時欣賞阿美族和噶瑪蘭族兩個不同族群的祭儀活動。[1]
另外,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樟原村南端的「樟原橋」設置「樟原橋休息區」,該區共有老、中、新三座橋,平行排列橫跨在水母丁溪上,因為地勢高低不一,形成特殊的景觀;遊客可佇足在新橋上,眺望卵石砌成的舊橋,圓拱型橋身橫跨著溪谷,搭配周遭的景觀而形成絕佳的視野享受。建議旅人若有前往樟原部落時亦可前往一探究竟[2]
景點介紹
樟原基督教長老教會位在長濱鄉北部的樟原村,是個極具特色的船型教會,而成了口耳相傳的打卡景點,有全台最美的諾亞方舟美譽!其中,這棟船型教堂的建築體兩側設置圍矮牆環繞,猶如船隻欲駛進樟原港口正要靠岸的意境樣貌,而在船底部分,還畫上波滔巨浪,頗有氣勢;而外牆鮮明的紅磚部落圖騰,象徵在地部落原鄉精神永為流傳。是值得前往參觀的建築景觀。其中,樟原村是台東最北的村莊,而位在樟原北邊跟花蓮交接的Tanhonhon部落則是隸屬於樟原村的兩個鄰,算是名符其實臺東境內最北的部落,也是唯一噶瑪蘭族聚集的部落。「樟原」源自噶瑪蘭語(Koladot)「姑仔律」轉譯而成的地名,現今當地的阿美語發音為(gulalu』),噶瑪蘭人則說是(gulaalu』),「姑仔律」乃由加禮宛平埔族和阿美族所共同組成的聚落,為台東縣境噶瑪蘭族人口最多的聚落,樟原村也是長濱鄉噶瑪蘭族分布最多的村界。[3]
此建築物被譽為臺灣最美之「諾亞方舟」造型教堂。79年間因原來教堂受颱風侵襲而受損,原本只是想整修教會,竟突發奇想,改造成方舟,是阿美族的居民學習挪亞重建的精神所蓋的一座教會,村民以抓青蛙,賣野菜、義賣方式,定期奉獻,自行設計和建造而完成的教會,為全台最美的挪亞方舟形狀的教堂建築。值得旅人前往一探究竟。[4]
有著「全台最美船型教堂」的美譽
位於台東縣東海岸最北端的樟原部落,與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相鄰。在海岸山脈的東斜地上,東濱太平洋、西倚東海岸山脈、南鄰八仙洞、北承長虹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當地居民以阿美族群居多,多數以務農、雜工、捕魚為業;民風純樸,生活勤儉。[5]由阿美族和噶瑪蘭族組成的樟原部落,村內最為人知的地標,就是有著全台最美船型教堂的「樟原長老教會」。[6]
該教堂的興建員起在於民國七十九年間因原教堂遭受颱風侵襲而損壞,在整修教會時突發奇想,透過建築體兩側的圍矮牆環繞設計,猶如一艘正欲駛進樟原港口的船隻模樣;其中外牆鮮明的紅磚部落圖騰,更是象徵在地部落原鄉精神永為流傳的意涵。歡迎旅人有機會到樟原部落旅遊時,可前往一探究竟這個新興的熱門打卡熱點[7]
視頻
【樟原部落 台東 空拍 HD 【台灣,你好!】環島系列】
參考文獻
- ↑ 樟原部落台東觀光旅遊網
- ↑ 樟原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 ↑ 台東長濱、成功9+1個景點推薦,下次玩台東就到這!輕旅行
- ↑ 樟原部落【Kolado't】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 樟原部落遺址與自然生態的新原鄉一路報導
- ↑ 直通蔚藍太平洋奇摩新聞
- ↑ 樟原長老教會台東觀光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