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橫渠四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橫渠四句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橫渠四句

作者: 張載

概括者: 當代哲學家馮友蘭

出處: 《橫渠語錄》

所處朝代: 北宋:

橫渠四句,是指北宋大家張載名言,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將其稱作"橫渠四句"。由於其言簡意宏,一直被人們傳頌不衰。[1]

作品原文

"橫渠四句"出自張載《橫渠語錄》,原文如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儒學解讀

張載的這四句話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概括為"橫渠四句"。2006年9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出訪歐洲前夕接受外國記者採訪時,曾引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跡。"橫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為天地立心",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雲:"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葉采解:"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按:宋代理學家認為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至宋儒興,才倡明了千載不傳之學。故稱"為往聖繼絕學"。為生民立道,《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作"為生民立命"。

作者介紹

張載(1020-1077)字子厚,北宋大儒,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祖籍大梁(今河南開封),徙家鳳翔府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學者稱橫渠先生。宋仁宗嘉佑二年進士,歷授崇文院校書、知太常禮院。後其弟監察御史張戩,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貶,橫渠遂辭官。歸家後,專注於讀書講學,開創"關學",名震一時,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病逝於潼關。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寧宗賜諡"明",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封郿伯,從祀孔廟,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儒張子。

年少時博覽群書,頗有出仕建功之志,但在范仲淹勉勵下,投身學術研究。出入佛老,終於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儒家思想。

橫渠一生主張"實學",強調經世致用,研究面廣泛,對天文歷算等自然科學和農學、軍事、政治等都有獨到的成果。與二程的"洛學"不同,橫渠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氣",而非"理"。通過"氣"的概念,張載構建起了一個獨特的"一元論"哲學體系。"馮友蘭評價其為張載對中國哲學的一大原創性貢獻。

橫渠哲學從天道說起,由《易傳》的解釋開始,論述宇宙的本體是"氣"。氣的本初狀態是"太極"。由於氣具有陰陽這種彼此對立的屬性,因此永遠處於運動狀態。氣聚則成萬物,氣散則歸於太極。由此,橫渠得出"萬物本是同一"的結論。他在《正蒙·干稱篇》中把天地、宇宙視為一個大家庭,人應該親近同類和萬物,他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以後的思想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的著作一直被明、清兩代政府視為哲學的代表之一,作為科舉考試的必讀之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