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橫渠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橫渠鎮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東部,南靠秦嶺,北臨渭河。鎮政府駐橫渠村,距縣城23千米;青化村距縣城30千米。310國道過境。宋代著名理學家張載在此創辦橫渠書院,創立關學號稱"橫渠先生"。張子祠及張載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橫渠鎮位於縣城以東25公里處,是寶雞市東大門,南依秦嶺,北鄰渭水,東與楊凌農科城相連,是關學創始人張載、共和國上將李達故里。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65個村民小組,5.2萬人。全鎮總耕地面積8.29萬畝。橫渠鎮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振興示範鎮"、"全國無邪教示範鎮"、"中國獼猴桃之鄉"和"陝西省美麗鄉村示範鎮"、陝西省科普惠農富民先進集體、陝西省衛生鎮、陝西省生態鎮、陝西省"一鎮一業"示範鎮以及寶雞市級促進農民增收先進鄉鎮、衛生鄉鎮、林權改革先進集體、"升級晉檔、科學發展"先進鎮、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先進基層單位。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橫渠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1]

歷史沿革

境內古時東西二渠於此交匯曰橫渠,北流三里入渭,故名橫渠。

唐時已有橫渠,今東沙河東岸有鳳泉縣城遺址。

明、清已有鎮裡。

1949年5月,屬郿縣一區。

1956年2月,設橫渠、武家堡。

1958年9月,隸屬新建太白公社。

1984年4月,改為橫渠鄉。

1997年7月,橫渠鄉改為橫渠鎮,將所轄的潼關寨村劃歸湯峪鄉。

行政區劃

1949年5月,轄5個小鄉。

1956年2月,轄15個村。

1958年9月,轄橫渠、武家堡2個管理區、15個牛產大隊。

1984年4月,改為橫渠鄉,轄15個行政村。

1997年7月,轄14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轄土嶺、街北、大鎮、古城、河灘、文謝、橫渠、紅祥、萬家塬孫家塬、跑安、咀頭、石馬寺、宣窩、曹梁、油房堡、豆家堡、武家堡、西寨、風池、青化、河灣、李魏、金家莊共24個行政村;下設16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橫渠鎮下轄16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橫渠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橫渠鎮地處眉縣東部,東與西安市周至縣青化鎮接壤,南依秦嶺與周至縣厚畛子鎮相鄰,西與槐芽鎮為鄰,北臨渭河與扶風縣絳帳鎮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千米 ,總面積109.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橫渠鎮地處秦嶺北麓的關中平原,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兩塬兩溝,東邊塬小窄長,西邊塬大且平坦。主要山脈有秦嶺山脈。境內最高峰狼窩溝位於紅祥村,海拔1352米;最低點位於油房堡村,海拔446米。

水系水文

橫渠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東沙河,從大鎮村至萬家塬流經境內文謝村、橫渠村、孫家塬村,長28.7千米,流域面積125.7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52立方米/秒。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轄區總人口5171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28人,城鎮化率7.21%。另有流動人口72人。總人口均為漢族。

截至2018年,橫渠鎮戶籍人口52975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橫渠鎮財政總收入202.1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6.9萬元,比上年增長1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萬元,增值稅175萬元,企業所得稅1.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3%、5%。農民人均純收入7050元。

2018年,橫渠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2個。

第一產業

橫渠鎮農業耕地面積8.4萬畝,人均1.6畝。2011年,橫渠鎮農業總產值3.7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7%。

第二產業

2011年,橫渠鎮工業總產值4132.6萬元,比上年增長14%,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6%。2011年,橫渠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職工82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21%。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有商業網點212個,職工432人;2011年,橫渠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05922億元,比上年增長5%。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44億元,人均儲蓄2824元;各項貸款餘額0.66億元。

交通運輸

2011年,橫渠鎮客運總量20.8萬人次。法湯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7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法門寺、湯峪。有鎮村級公路5條,總長41千米。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鎮區道路總長度7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3.5米;道路鋪裝面積7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3.5平方米;城鎮橋樑5座,總長度2.5千米。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4條,公交運營車輛29輛,萬人擁有量為5.6台,年客運量40.5萬人次;出租車36輛,萬人擁有量7台,年客運量1.3萬人次。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個人會員15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嫦娥游眉塢》《獼緣情》《戒賭》;文化專業戶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5個,建築面積800平方米,藏書5.6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威風戰鼓、高蹺趕犟驢,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162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11所,在校生874人,專任教師13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787人,專任教師21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橫渠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其中衛生院2個;病床73張。每千人擁有病床1.4張。專業衛生人員68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4人、執業(助理)醫師0.35人、註冊護士0.12人。2011年,橫渠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21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橫渠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6戶,人數138人,支出38.1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230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4戶,人數2690人,支出371.3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115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6人,支出21.3萬元,比上年增長15%。

歷史文化

橫渠鎮是"關學"文化創立地。

關學作為儒學中有個性化特點的學派,其特點體現為對理想意識與使命意識的關注。張載提出"四為"之說或"四句教",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等取向首先體現了人應當追求的理想,它同時又規定了人的使命,即化以上理想為現實。與之相應,以上提法的核心便是理想意識與使命意識的統一。基於"四為"之說,關學從其奠基者開始,即注重理想意識與使命意識的結合,由此形成了其特有的精神境界。

張載(1020-1077年),字子厚,號橫渠,世稱橫渠先生,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關學"創始人,陝西眉縣橫渠鎮張載祠,書院是張載讀書講學著書立說的地方。張載祠原為橫渠崇壽院,(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場所)傳說張載15歲居家橫渠大振谷口為父守陵,他一面耕種田地,奉母教弟,一面去橫渠崇壽院讀書,從15歲到38歲考中進士,張載一直就讀於崇壽院,後來因他被邀到開封,長安以及武功綠野書院,扶風賢山寺等地講學,門徒一時聚集,到了熙寧三年(1070年)張載辭去朝中崇文校書回到橫渠,正式設館講學,關學此時也已基本昆形成,直到張載去世之後,他的門徒們為了懷念他的功績,才把崇壽院改名為橫渠書院。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橫渠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