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紋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橫紋蝴蝶魚Chaetodon decussatus主要棲息在珊瑚礁周邊的岩石區和沙質底面,通常活動在30米以內的深度,自然食譜包括石珊瑚、蠕蟲、甲殼類、被囊類和藻類。
特徵
身體寬闊側扁,嘴略微伸長,主體銀白色帶有整齊排列的暗色細條紋,身體後部黑色,眼睛亦有黑色條紋覆蓋,尾鰭亮黃色帶有黑色條紋,臀鰭邊緣也有亮黃色條紋。背鰭硬棘13枚,軟條24-25枚;胸鰭透明,鰭條14-1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0-21枚。側線鱗片36-41枚。
水族養殖
相對耐寒,適宜溫和魚類的大型純魚缸,需要有活石造景供其藏身和開闊的空間供其游泳,最好缸內有大型藻類或微藻生長,它們也可以接受活的鹽水蝦或其他活食和冷凍食物。幼魚更容易適應人工環境和食物替換。[1]
介紹
蝴蝶魚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為了更確切的分類,科學家們做了許多工作,1988年S.D. Blum基於骨骼學的演化分支分析對整個蝴蝶魚科的分類都是重要的里程碑,而現代的基因測序技術得出的結論與當年Blum的分析基本吻合,這使得蝴蝶魚科以及蝴蝶魚屬的進一步分類逐漸明確,目前已經提出11個亞屬。
總體來說蝴蝶魚屬可以分為五大類,其中以蝴蝶魚屬模式物種四斑蝴蝶魚Chaetodon capistratus為核心的集合會永遠留在蝴蝶魚屬中,而剩下的物種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集合,分別是鱗蝴蝶魚集合Lepidochaetodon, 前齒蝴蝶魚集合Megaprotodon, 蒙面蝴蝶魚集合Rabdophorus以及由強壯蝴蝶魚Chaetodon robustus和它的近親組成的一個未命名集合,這四個集合很有可能會從蝴蝶魚屬中分離出去成為新的獨立的屬。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65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2-28℃
性情:溫和
食物:雜食,以珊瑚和藻類為主,也捕食鹵蟲、磷蝦、糠蝦和浮遊動物。
最大體長:20厘米
生活水深:1-4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分布範圍
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從馬爾代夫經印度,斯里蘭卡和安達曼海到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最西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