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樹林十三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樹林十三公

圖片來自ltn

樹林十三公,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樹林區的墳墓,祭祀乙未戰爭戰死的十三位抗日人士,今列為市定古蹟[1]

歷史

依《樹林市志》記載,1895年乙末抗日,農曆六月初一,日軍沿鐵路進襲樹林地區,與抗日義勇軍在圳岸腳激戰。戰死的楊烏龍、廖井、詹東金、鍾潭、陳樟、大再金、許姑、王吉等十三人合葬在圳岸腳。相傳埋葬時,因地區屬交通要衝,還有灌溉用的大排流過,有人認為地點不理想,要將他們遷葬,但擲筊問卜是執意留下。

日治時期初的祭祀是訂於農曆七月十九日。樹林老一輩流傳「烏龍廖井詹金東,逐家毋通𣍐記十三公」,第一句話是三個人名字的組合,指楊烏龍、廖井、覃東金,三人都是樹林人士。1896年報導11月中旬一名美少婦來此祭拜後回途就被強盜擄走,讓家人悲傷不已,記者便批評比喻祭祀的十三公香火鼎盛,但就像《金瓶梅》的應伯爵。次年報導此墓香火興盛程度就如台北霞海城隍廟,且還傳出有人帶來的祭品被兩個烏鬼奪走的傳說。

日本戰敗後,當地民眾將十三公墓舊穴改用人造石,同時建碑題曰「台灣民主國先烈樹林十三公墓」。1953年7月13日(農曆六月初三),紀念五十八週年祭典。

1955年,樹林鎮長趙登計畫擴大,邀請當時鄉耆黃純青修撰碑文。黃純青書「精神不死」四字,並有紀念碑敘述成仁就義始末。1956年6月29日,高一.七五公尺、寬一.四二公尺的新碑破土興建,墓碑名改成「乙未抗日先烈十三公之墓」。一說改名原因是碑中的台灣民主國的字眼,被指為臺獨。同年7月19日(農曆六月初一),趙登以鎮長身分主祭六十週年紀念日。樹林區公所民政課長李天民表示,公所每年皆在農曆六月初一舉行祭禮。

2008年8月中旬,北縣文化局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審議,將位於樹新路、俊英街口的樹林十三公為北縣第五十九處古蹟,且成為樹林市第二處古蹟。2021年9月16日,墓域遭到一名七旬的精神障礙男子破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