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次級債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次級債券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次級債券(Subordinated Debentures)是次級債的一種,是指在清償順序上排在存款和高級債券之後,優先股和普通股之前的債券品種。作為債券持有人只能獲得發行條件載明的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額,即次級債券的持有人不能分享銀行的超額收益,但卻承擔了較大的違約風險。目前國際上次級債券多為商業銀行所發行。

次級債券的次級只是針對債務的清償順序而說的,即若公司一旦進入破產清償程序,該公司在償還其所有的一般債務(高級債券)之後,才能將剩餘資金來償還此類次級債券,也就是說其享有對公司資本的第二追索權。

次級債券的分類

作為附屬資本的次級債券根據有無償還期限還可分為高級附屬資本(Upper TierⅡ)和低級附屬資本(Lower TierⅡ)兩類。

高級附屬資本為無規定償還期限、可累積的次級債券,具體包括可累積優先股、次級可轉換債券和永久次級債券。低級附屬資本指次級長期債務,包括普通的、無擔保的、最初期限至少五年以上的次級債券資本工具和到期可贖回優先股。

由於長期次級債券工具有固定償還期限,而且除非銀行倒閉清盤,長期次級債券工具是不能用來沖銷損失的,因此,有必要對列入二級資本的此類債務進行數額限制。巴塞爾協議規定,長期次級債券最多只能相當於核心資本的50%,而且在最後的五年期間,須每年累計折扣(或攤提)20%,以反映資本價值縮減情況。在銀行發生破產和清償時,高級附屬資本工具(Upper TierⅡ)的償付次序位於高級債權人和低級附屬資本工具持有人之後,且銀行有權推遲支付此類資本工具的利息,並且可以無限期暫停支付所有本息,高級附屬資本工具的最低期限為10年或為永久性。

與此相對的是低級附屬資本工具(Lower TierⅡ),在銀行發生破產和清償時,其償付順序僅僅位於高級債權人之後,此類資本工具的最低期限為5年。銀行通常是在市場狀況不適宜發行股票的時候發行低級附屬資本工具,用以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

次級債券的作用

1、次級債券能夠通過一級市場激勵銀行控制風險

次級債券的發行定價是直接與銀行的風險相聯繫的,如果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認為銀行處於高風險狀態,其要求的次級債券發行的風險補償也會提高,發行條件也要苛刻,銀行必須為次級債券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保證對投資者有足夠的吸引力,這對銀行的總體負債成本是不利的。

2、次級債券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客觀上對銀行起到一種約束作用

次級債券持有人在該債券存續期間,都有最強烈的動機隨時監督該銀行的風險狀況,一旦其持有人認為銀行風險超過他們可接受的程度,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拋售所持債券,該次級債券在市場上表現就很差,就會造成銀行聲譽的損失,使得該銀行以後在市場中難於被投資者認同。這在客觀上對銀行也起到了一種約束作用。

可見在當前商業銀行監管亟待加強的形勢下,次級債券的市場約束作用將形成對中國商業銀行監管的有力補充。但由於中國銀行業的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規範;債券市場發育還不成熟,發行量和交易量都沒有形成規模;此外國有獨資銀行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銀行的管理者業缺乏有效的約束和激勵,這些方面都有可能削弱次級債券的市場約束作用。

普通債券和次級債券的區別

次級債券是償還次序優於公司股本權益、但低於公司一般債務的一種債券;普通債券是上市公司發行的一般債券,因此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

1、償債順序不同:當公司發生破產清算的時候,一般要將所有的債券償還完後,才會償還次級債的債務。

2、風險不同:由於清償關係,次級債風險大於普通債。由於次級債券在最後才清償,所有次級債的風險比較大,而普通債券面臨的風險一般是信用風險。

3、收益不同:次級債券的收益比普通債券高。由於次級債需要承擔高風險,所以次級債的收益比普通債券的收益高,也就是高風險高收益。

4、社會作用不同:次級債券的發行主體一般是商業銀行,次級債券適用於分流存款;一般債券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及獲得增值預期收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