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欣(拼音:xī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

最早見於篆文 。本義是指歡欣、喜悅,後引申指愛戴,又由此引申指賞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欣

拼音; xīn

部首; 欠

五筆; rqwy

倉頡; hlno

鄭碼; pdro

字級; 一級字

平水韻; 平聲十二文

注音; ㄒㄧㄣ

異體字; 俽、惞、欣、忻

總筆畫; 8

四角號碼; 77282

統一碼; 基本區 U+6B23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形聲字。《說文》:"欣,笑喜也。從欠,斤聲。"欣、忻、訴、昕,並當為一字之分化,為同源字,並有喜樂之義。欣字形體最早見於戰國古文字(秦),用法也習見於戰國文獻。沈濤說文古本考:"《史記萬石君傳》:訴訴如也。晉灼日:許慎雲古欣字也。是古本此字有重文訴字,今本奪之,而於言部別出訴字。"桂馥義證:"本書:聽,笑兒(貌) ;訴,喜也。《釋詁》:欣,樂也,或作忻。"清俞樾《群經平議》:"竊疑經文熏熏、欣欣字當互易。

公屍來止欣欣,言公屍之和悅。旨酒熏熏,此熏字乃薰之假借。……旨酒熏熏,言酒香也。"如果此處之欣欣確為喜樂之義,說明欣這個詞在西周時代就有了,但欣這個字未必產生。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笑喜也。從欠斤聲。許斤切

摺疊說文解字注 笑喜也。

言部欣下曰。喜也。義略同。按萬石君傳。僮僕欣欣如也。晉灼雲。欣、許愼曰古欣字。晉所據說文似與今本不同。

從欠。斤聲。

許斤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斤切,音欣。《說文》:笑喜也。《禮·月令》:慶賜遂行,無不欣說。《周語》: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又欣欣,亦喜貌。《楚辭·九歌》:君欣欣兮樂康。《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

亦作欣。《前漢·賈山傳》:天下欣欣,將興堯舜之道。

又作忻。《史記·管晏傳》贊: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又獸有力之名。《爾雅·釋獸》:兔絕有力,欣。牛絕有力,欣犌。

又州名。《廣韻》:本漢陽曲縣地,隋置欣州,因欣口為名。

又姓。見《奇姓通》。

又葉虛言切,音軒。陸雲《贈顧尚書詩》:華英已曜,餘光難延。會淺別速,哀以紹欣。《集韻》或作俽、惞。[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