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哲學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歐洲哲學史》,簡明歐洲哲學通史著作。A.威伯爾(A.Weber)著。1871年法文出版,後譯成英、德等多國文字。中譯本1934年由朴社出版社在北京出版,徐炳昶譯。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出版序言、導言和正文3卷。導言部分是作者對自己寫作本書的一般方法論的說明,通過對哲學本性、哲學、形而上學和科學的關係的說明,闡述了對哲學史進行分析敘述的一般原則。還對哲學史分期,哲學史史料問題作出了說明。第1卷希臘哲學。依據這一時期哲學家對哲學問題、方法的側重不同,把希臘哲學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自伊奧尼亞學派開始,樸素地探討事物的根源,着重於形而上學與數學的綜合。第二個時期自普羅泰戈拉開始,至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達到希臘哲學高峰。着重於批評解析,把哲學問題擴展到知識論、邏輯學、倫理學,建立起門類齊全的哲學體系。第2卷中世紀哲學。把中世紀前期描述為希臘哲學的中斷;中期為希臘哲學的模仿;後期則才產生了中世紀自身的哲學。同樣把中世紀哲學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由奧古斯丁開啟,主要是繼承和發揚柏拉圖學派思想,占主導地位的哲學形態是唯實論。第二個時期始於13世紀,主要是發揮亞里士多德哲學思想,唯名論占上風。後期則出現了神秘主義思潮,宗教改革運動和以哥白尼為先驅的近代科學革命,宣告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破產。第3卷近世哲學。把近代哲學看作一場哲學革命,它因中世紀科學和文學的覺醒而萌生,其主導傾向在精神上是回到豐富多彩的希臘時代,把這一時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獨立形而上學時期,自布魯諾開始,包括培根、笛卡爾、萊布尼茨等哲學家。其特徵是在注重本體論同時將理性擴張到人類知識各個領域,試圖對它們作出綜合說明。第二階段批評時期,自洛克開始,包括休漠、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等哲學家。其特徵是對第一階段哲學的發展作出理論上的批評反思,將哲學推向更深更廣的領域。
本書形式淺顯,用語簡明,少深晦,少思辯,力圖用同一種精神來解釋自古希臘開始的歐洲哲學運動,把哲學運動看作是一種遵循人類同一精神運動的有邏輯的精神進展,哲學自身的進展與人類同一精神的演進是同一的,是歐洲哲學史的入門讀物。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歐洲哲學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 ↑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