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洲油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洲油菜

中文名:歐洲油菜

拼 音:ōu zhōu yóu cài

學 名:Brassica napus L.

別 稱:油菜、油麻菜籽,麻油菜籽、甘藍型油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罌粟目

亞 目:白花菜亞目

科:十字花科

族:芸苔族

屬:芸苔屬

種:歐洲油菜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歐洲油菜 (學名:Brassica napus L. )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草本作物。莖直立,有分枝,僅幼葉有少數散生剛毛;葉柄長2.5-6厘米,基部有裂片;中部及上部莖生葉由長圓橢圓形漸變成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總狀花序傘房狀;花梗長6-12毫米;萼片卵形,花瓣淺黃色。長角果線形,果瓣喙細;果梗長約2厘米。種子球形,黃棕色,近種臍處常帶黑色,有網狀窠穴。花期3-4月,果期4-5月。

歐洲油菜原產於歐洲,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歐洲油菜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經過多代繁衍,雜交出適應不同生長條件、具有不同特點的多個品種。

主要被當作油料作物,綠色部分和肉質根可作為蔬菜食用,有的時候也被當作動物飼料來使用。 [1]

歐洲油菜植物學史

歐洲油菜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物種。約12500到6800年前,它由白菜和甘藍天然雜交、自然加倍而形成異源四倍體。它和另外兩個亞種(蕪菁甘藍西伯利亞羽衣甘藍)同屬於Brassica napus,以食用油或蔬菜的形式為人類所利用,由於自然界中還未發現歐洲油菜的野生種質資源,其起源和進化的研究一直是一大難題。

研究人員利用RNA-seq技術獲得了372546個高質量的SNPs,並將其用於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和選擇研究。群體遺傳結構分析表明,Brassica napus存在六種不同的類型,且都是由歐洲冬油菜演化而來。

歐洲油菜在演化為三個亞種的過程中,與其祖先種白菜之間也存在着基因滲入,在它們多樣化過程中有不同的基因受到了選擇。進一步的基因表達分析表明,這些受選擇基因導致不同代謝通路的下游基因發生了差異表達。這一系列的變化導致歐洲冬油菜產生了不同生長習性和不同形態類型的亞種,研究特別關注了與春化、根膨大、葉形態相關的基因。

2015年,李加納「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聯合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及美國佐治亞大學,從全世界選擇了588份有代表性的歐洲油菜材料,團隊的37名研究人員對材料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團隊還結合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王曉武團隊的199份白菜和119份甘藍重測序數據,從這些材料的共性、變異性等情況追根溯源,查找歐洲油菜的「家庭情況」。

經過大量分析研究,約7000年前,歐洲油菜由地中海地區白菜品種里的歐洲蕪菁,和甘藍品種里苤藍、花菜、西蘭花、中國芥藍等4種甘藍的共同「祖先」(已消失)雜交合成。

歐洲油菜形態特徵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具粉霜;莖直立,有分枝, 歐洲油菜(6張) 僅幼葉有少數散生剛毛。下部葉大頭羽裂,長5-25厘米,寬2-6厘米,頂裂片卵形,長7-9厘米,頂端圓形,基部近截平,邊緣具鈍齒,側裂片約2對,卵形,長1.5-2.5厘米;葉柄長2.5-6厘米,基部有裂片;中部及上部莖生葉由長圓橢圓形漸變成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

總狀花序傘房狀;花直徑10-15毫米;花梗長6-12毫米;萼片卵形,長5-8毫米;花瓣淺黃色,倒卵形,長10-15毫米,爪長4-6毫米。長角果線形,長40-80毫米,果瓣具1中脈,喙細,長1-2厘米;果梗長約2厘米。

種子球形,直徑約1.5毫米,黃棕色,近種臍處常帶黑色,有網狀窠穴。花期3-4月,果期4-5月。

歐洲油菜生長環境

在7000年前形成的冬性歐洲油菜,適合在低溫地區生長;誕生於400多年前的春性歐洲油菜,生長周期最短;適種面積較廣的半冬性歐洲油菜70多年前誕生於中國,經過多代繁衍,歐洲油菜雜交出適應不同生長條件、具有不同特點的多個品種。

歐洲油菜分布範圍

原產於歐洲,但在野外還未發現歐洲油菜的野生種質資源。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和歸化。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歐洲油菜生長習性

歐洲油菜感溫、感光的敏感時期分別為7-8葉期和10-12葉期。

歐洲油菜栽培技術

歐洲油菜培育壯苗是奪取高產穩產的關鍵基礎。苗期栽培應以促根、壯葉、早發為主攻目標,抓住早播、早栽、早管三個中心環節。

歐洲油菜冬性較強,適期早播有利增加冬季有效生長期,增加光合產物,為多分枝、提高角果數打基礎。播種要求稀播、勻播,每畝稀育苗6-7萬株,達到苗齡適中不高腳,根旺而白,苗大小均勻無病蟲害。苗齡20天左右移栽為宜。

移栽:為達到移栽後早生快發,早長葉,其關鍵措施是精細整地,深耕細耙細整,施足基肥。起苗時,要求根系完整,葉片無損傷,以利活根。堅持帶肥、帶土、帶藥移栽;不栽隔夜苗,大小苗不混栽。對栽後僵苗,要及早追施速效氮肥。移栽密度-般掌握每畝1.4萬苗左右,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

歐洲油菜移栽後一星期左右,施一次速效氮肥,以促油菜早髮根、早出葉。一般每百千克水加腐熟人尿20千克、尿素1千克澆灌。對缺苗死苗要及時補苗,並注意雨後進行淺鋤除草,清溝防漬。

合理施肥:歐洲油菜需肥量較大,增施肥料是奪取高產穩產的重要途徑。首先,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用優質土雜肥1000-150千克、碳鑲、過鈣各25千克、鉀肥8千克左右混合、堆漚後做基肥施用。其次為防止早春脫肥,在年底前開穴施肥,一般畝用腐熟人糞尿50-75千克。並結合中耕鬆土,清鋤雜草,以增強莖葉光合作用功能,為回春後快發打基礎。施用苔肥必須根據大田油菜長勢而定。對葉片肥大、長勢較旺、葉色濃綠的田塊,酌情少施或不施苔肥;對苗瘦的田塊要早施重施苔肥,一般畝施尿素10千克左右。後期在油菜花期葉色明顯轉淡,臨花期時補施一次角果肥。一般畝用尿素10千克左右,並及時進行根外追肥(噴硼為主),防止花而不實,以及發生早衰現象。

歐洲油菜對硼較敏感,缺少硼元素,易造成花而不實,一般情況下會減產20-30%,缺硼嚴重時,甚至絕收。

中耕培土:歐洲油菜移栽至回春這個生長階段,要進行2-3次中耕鬆土,防止土壤板結,增強土壤通透性,協調水、肥、氣、熱,促進髮根壯株。開春以後的中耕鬆土,宜淺不宜深,以防損傷根系。鬆土要全面均勻,株間、行間都應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倒伏。

開溝防澇:漬澇是造成油菜根系早衰、倒伏和發生病害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開春以後雨水較多,降水大部分集中在中後期。為了防止漬害,必須開深溝,降低地下水位,保持溝水暢通,做到雨停溝無水。對水渠邊或冬浸稻田附近的油菜田,還要開一條隔水溝,預防漬澇。

歐洲油菜病蟲防治

歐洲油菜的一生病蟲害主要有菌核病蚜蟲潛葉蠅等。前期主要是以蚜蟲為害植株為主,中後期主要以菌核病為主。植株發病後引起早衰,角果減小,結實率、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減油。為了避免油菜產量損失,應採取綜合防治的方針。在蚜蟲發生低齡期可用1000倍液樂果噴治;中後期病株上的病葉要及時摘除,並用井崗黴素防治菌核病。

歐洲油菜主要價值

由於歐洲油菜有美麗鮮亮的黃色花朵,因此它也可以作為一種觀賞植物。而改變歐洲油菜性狀的方法,可以通過基因修飾技術培育出其變種,讓這些變種長出更大的花朵,擁有更多更穩定的花瓣,降低植株的高度並長出更多的分枝。歐洲油菜植株高度是一定的。在自然界中,過高的歐洲油菜不能作為觀賞品種,其過長的莖節使其看起來顯得瘦長,因此會影響其觀賞品質。

歐洲油菜是種子植物油的重要來源之一。種子油還用於製造潤滑劑潤滑脂清漆、肥皂、樹脂、尼龍、塑料、驅蟲劑、穩定劑和藥品。

歐洲油菜主要被當作油料作物,有的時候也被當作動物飼料來使用。在油料作物種植中,歐洲油菜已躍居第二(僅次於大豆)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同時,由於能源危機和歐洲油菜油燃燒時低空氣污染及其本身的可再生性,越來越多的人把歐洲油菜油當作生物燃料,使它成為了一種很好的綠色能源。

種植歐洲油菜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效氮與有機質含量。其原因可能是種植植物後,其枯枝落葉、殘留根系、根系分泌物、代謝過程,均有利於土壤有機物質的增長。種植當年可以明顯增加鹽鹼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但由於種植時間的增加,植物吸收利用的耗竭與土壤pH值的增加所引發土壤中有效磷減少的雙重作用導致2004年種植地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劇降。可見,在鹽鹼荒地種植歐洲油菜配以合理的施肥措施將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有利於提高鹽鹼土壤質量,促進鹽鹼荒地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參考來源

  1. 歐洲油菜,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