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侯像》出自南宋詩人、教育家陳文蔚的手筆。朱熹門人[1]。嘗舉進士。講讀鉛山,其學以求誠為本,以躬行實踐為事。
“ |
堂堂千載人,遺像凜如生。 趨舍同一操,豈無當代英。 欲喚臥龍起,四海盲聾驚。 此意無今昨,未應歸杳冥。 |
” |
— [南宋]陳文蔚 |
著作
陳文蔚(一一五四年~一二四七年)(生年據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餘九十兒七十」推定),字才卿,學者稱克齋先生,上饒(今屬江西)人。曾舉進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從朱熹學。後聚徒講學,與徐昭然等創為豫章學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年),以上所著《尚書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傳記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據)。有《克齋集》十七卷(其中詩四卷)。事見本集明刻本附張時雨《陳克齋先生記述》,明嘉靖《廣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學案》卷六九有傳。陳文蔚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本為底本。校以明張時雨崇禎十七年刻本(簡稱張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思想
陳文蔚是朱子的親傳弟子,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之一,其思想來源於二程與朱子。在理氣論方面,陳文蔚認為太極為理,是形而上者;陰陽為氣,是形而下者,並強調理與氣不離不雜。在心性論方面,他主張心統性情、人心道心為一心;天命之性純粹至善,氣質之性則有偏全。在境界論方面,他重視中庸之道與曾點氣象並強調在人倫日用中的道德踐履。在工夫論方面,他以主敬涵養為核心,並繼承了程朱辟異端弘聖道的傳統。陳文蔚終生以傳道授業為業,對理學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視頻
武侯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俱得朱子旨趣」的朱熹門生陳文蔚,道客巴巴,2019-02-23
- ↑ 《四庫全書》的前世與今生,搜狐,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