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則天創立文字的相關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則天創字

來自網絡的圖片

武則天創立文字的相關傳說則天文字的歷史意義主要在於其政治意義,即是武則天為維護、鞏固其統治而進行的文化專制的嘗試。儘管最後的實踐證明了這種嘗試是失敗的,但從新字的推廣過程及新字構造的用意來看,不難發現其中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關於則天文字又流傳着一些傳說下面一起來看看。[1]

關於「曌」字的來歷

武則天作為千百年來正史唯一認可的女皇帝而為人們所熟知,而則天文字「曌」字作為其姓名也為人所稔。關於「曌」字的來歷,各家說法不一。

其一,「曌」是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為武則天而造的字,取「日月當空」之意。當時,武則天登基受到一些朝臣的極力反對,說從來沒有女人當皇帝的先例,武則天想當皇帝是亂倫之事,是陰陽不合,是乾坤顛倒,更有甚者罵作「母雞啼鳴(牝雞司晨),家敗人亡」,因而阻力很大。為了給武則天當皇帝製造輿論,駁倒那些反對派的言論,宗秦客就造了這個「曌」字,來到後宮,獻給了武則天。他給武則天講了這個字除了「日月當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層表示陰陽一體的含義,很符合她身為女人卻想當皇帝的心境。

其二,「曌」之所制,乃取武后之字「明空」。武則天母親信佛,「明空」是武則天的字,在感業寺出家之時曾用「明空」為法號,後來以此稱「武曌」。

其三,「曌」,改「照」而來。有部份人相信武則天本名為武照,後改為同音字「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武則天本名為武照。

關於「圀」字的來歷

關於「圀」字的來歷,可參看《正字通》載:「唐武后時,有言國中或惑者也,請以武鎮之。又有言武在囗中,與困何異,復改為圀。」

唐代的張鷟著《朝野僉載》記載了一個關於該字的相關傳說。天授年間,武則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諱,廣泛徵求大臣的意見。有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人尋如意上封云:「『國』字中『或』,『或』亂天象,請『囗』中『武』以鎮之。」其造字的出發意圖是好的,就是說武則天是一代女皇,號令天下。因此,女皇大喜,發下制書立即執行。過了一個多月,又有上封者云:「『武』退在『囗』中,與『囚』字無異,不祥之甚。」則天愕然,趕緊追歸制書,又把「囗」中的「武」改為「八方」 ,取「八方朝拜,天下一統」之意,重製為「圀」。「圀」字的出現是在證聖年間,而不是在天授年間。故而,這則傳說雖然說得頭頭是道,卻沒有多少根據,可謂是牽強附會之辭。

考古發現

武周時期碑刻傳於世者甚多,其中位於洛陽偃師緱山之巔的《升仙太子碑》最為出名,《升仙太子碑》經過三次刊刻,且碑文使用了則天文字。

位於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鎮的《千唐志齋碑刻》,其上也刻載了許多則天文字,是匯集則天文字的寶庫。

人們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大量以則天文字撰寫的佛經,其中就包括早已失傳的《大雲經》和《大雲經疏》,為學者們研究則天文字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在雲南安寧縣的大石莊《王仁求碑》為武周聖立元年所立,「天」、「地」、「日」、「月」、「國」、「聖」皆用武周制字。

2014年11月14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院內,經過修復的「大周故郢州刺史楊府君之碑」靜靜地躺在那裡,為人們呈現着一段大唐、武周時期的歷史。該墓碑已經被粘接到了一起,成為最初的一體。專家們也開始對碑文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碑林博物館時任館長趙力光說,這次在碑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至少5個新字,分別是「天」、「地」、「日」、「月」、「授」。作為一通刻立於唐武周時期的碑刻,為研究「則天新字」這一重要文化現象提供了寶貴資料。

2015年,西安發現唐朝造船大使墓誌,該墓誌志文寫於武則天時期,出現了很多則天新字。這是該墓誌的一大特色,也為研究「則天新字」這一重要文化現象提供了珍貴資料。[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