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功城隍廟,又稱都城隍府,城隍作為古代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位於陝西咸陽市城西47公里處。坐落在關中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武功鎮東街中段。西輔稷山,南臨漆水。城隍廟,2013年5月被評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城隍廟

地理位置 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武功鎮東街中段

占地面積 5700平方米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平日免費(節假日5元)

著名景點 牌樓、鐘鼓樓、獻殿、中殿、寢殿、碑廊、武功名人勝跡展

別 名 都城隍府、輔德王府

建築風格 明代

建築形式 高台建築,中軸對稱,附陰抱陽


目錄

歷史由來

城隍廟,始建於北周,以後唐宋各代均有修葺。重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嘉慶、道光年間重修。結構獨具明代建築風格,是一組集歷史、人物、文化、風水、傳說完整的古建築群體。

坐北朝南

城隍廟坐北朝南,附陰抱陽。有灰瓦頂獻殿、浮雕琉璃歇山頂正殿和歇斯底里山頂寢殿[1] 。占地面積5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56平方米。原有建築頗多,經修繕,恢復門前大殿和西廂房以及鍾、鼓二樓。武功縣文管會位於其中,存有《武功名人勝跡展》,是研究武功地區歷史文化重要的參考資料。

建築風格

武功城隍神是全國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頭戴王帽,因而武功城隍廟也被稱為都城隍府,其地位居全國各地城隍廟之首 。廟內建築結構獨具,宏偉高大,為一組完整的明代建築群,整個布局為高台建築,負陰抱陽,軸線對稱,居中為尊,重重院落,莊重神秘,堪稱關中一絕,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綜合藝術。其主要建築依次為:牌樓、山門、獻殿、中殿、寢殿等。

布局結構

城隍廟,坐北朝南牌樓通高12米、寬15米,為關中地區第一牌樓。中殿為單檐歇山頂,外沿斗拱五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顯的側角和生起,整個裝飾均為琉璃構件,五彩閃耀,富麗堂皇,歇山飾以琉璃「二龍戲珠」浮雕,珠球滾動,龍體飛躍,呼之欲出,為一般廟宇所罕見。僅從建築學方面講,它體現了古人的美學 理念,對採光通風的追求,對地震的防禦對樑柱負載的計算,以及對保溫、消暑、防潮、排水等生態環境的再創造,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其本身就是一座建築學上的實驗室。凡到此遊覽的客人,無不讚嘆古人的鬼斧神工 ,顯示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藝和無與倫比的藝術創造力。

文物保護

現《武功名人勝跡展》陳列其中。1992年4月20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4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地位之最

武功城隍廟坐北向南,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是全國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因而武功城隍廟也被稱為都城隍府,其地位居全國各地城隍廟之首 。從此以後,人們把李世民祈雨封神的事越傳越神,便把城隍當做這位神武皇帝的代言人,凡是遇到旱澇收種,生老病死、官司訟判、科考升遷的事,都要求城隍老爺保佑他們平安度過。都城隍府名聲越傳越遠。宋、元、明、清各代一直香火旺盛,廟宇不斷修善。只可惜,在破四舊的運動中,戲樓、鐘鼓樓等建築物被當做牛鬼蛇神,文化垃圾一律毀掉,唯有獻殿、正殿和寢殿用做糧庫,才倖免於難。保存完好的三座大殿,在經歷了歲月蒼桑,風雨剝蝕後,仍放射出迷人的光彩,獻殿和正殿上的外檐斗拱為五踩重昂,前後檐柱四角生起,整個裝飾均為琉璃構件,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堪稱古建築中的珍品,兩側歇山飾以呼之欲出的「二龍戲珠」琉璃浮雕。為一般廟宇所罕見。在莊重的三座大殿在高大宏偉的牌坊和氣勢非凡的山門配襯下,更加光彩照人,巍峨壯觀。凡到此遊覽的人們,都為古人獨具匠心的敏睿智慧和他們鬼斧神工的建築才能所折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