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康路393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康路393號,仿古典式並帶有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建築,上海黃興故居。

基本信息

武康路393號
現名: 住宅 原名: 黃興故居
修築於: 1932年 結構類型: 鋼筋混凝土結構
建築風格: 仿古典式&裝飾藝術派風格 設計師: 李宗侃
被評為: 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1999.9.23)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 138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
地址: 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393號
歷史: 曾是中國革命先行者黃興的住宅,人稱「黃公館」。

簡介

  武康路393號,1912年開工,1915年建成,為20世紀初仿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古典式並帶有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建築。沿街三開布局,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255平方米,建築面積749平方米。初建時樓南是一座占地4畝的大花園,園內廣植蒼松翠柏,濃蔭覆蓋,綠草如茵,另有葡萄、紫藤架及香妃竹、白沙枇杷樹、白玉蘭、木香花等名貴花木,西南隅有茅亭一座,環境幽雅。底層築有左右對稱的大理石露天台階,花崗岩作牆腳基礎。立面以清水水泥大砌塊襯托出淺色的橫直線條,有較多的浮雕和裝飾線腳。南牆二、三層間築有弓形花色水泥陽台,左右用厚實的「牛腿」支撐,起到裝飾作用。陽台用羅馬短柱欄杆,顯得典雅華美。屋面用四坡頂紅瓦覆蓋。山牆露木構架。各式類型窗洞,使建築環境顯得古樸典雅。室內裝飾也頗為講究,室內樓梯採用曲尺型轉彎,樓梯欄杆具有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踏步多採用花崗石,地坪鋪設花瓷磚。臥房採用柳安木羅席紋地板,內牆用柚木做護壁,天花平頂上做有石膏線腳花飾圖案,多用重疊線腳,整個室內環境顯得典雅之極。這裡曾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摯友--黃興的住宅,人稱「黃公館」。

  黃公館建築實分為南幢和北幢兩個部分:早期部分是南幢,建於1912年,新古典主義建築樣式(現在武康路上看不到)。後續部分北幢,建於1933年,裝飾藝術派風格。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黃興故居此建築原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駐滬交涉使司之衙署。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既立,外交部設「駐滬交涉使司」,在福開森路(即現在的武康路)393號建造駐滬交涉使司之衙署,從1912年開始建造,至1915年完工建成。

  1916年7月,辛亥革命元勛黃興應摯友孫中山之邀,從美國經日本輾轉回國,住進了這座剛修建完工的西式住宅。此時黃興已身患嚴重胃疾,但仍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到革命事業中,日夜操勞。同年10月31日晚10時,黃興胃病復發病重,終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年僅42歲。孫中山聞訊痛心不已,深表哀悼。次日,國民黨國會決定國葬黃興。唐紹儀、蔡元培、柏文蔚、李烈鈞、譚人鳳等民國元老擔任治喪委員會主喪友人,上海各界和外國友人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和追悼大會。雖然黃興只在此生活過不足4個月,但期間孫中山曾兩次來這裡與他共商要事。[2]

  1917年,為孔祥熙買得。數年後,其值益昂,孔乃賣之。此後中國留法第一人,李石曾入住這裡,1929年,他創辦的世界社遷至此處。1932年蔡元培、吳稚暉等在此創辦上海國際圖書館,它是日內瓦中國國際圖書館的分館,也是我國第一家國際專業圖書館。館內收藏中外圖書5萬餘冊,中外雜誌達500餘種。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臨滬,暫寄此宅於二月[3]。1936年又設世界學校,曾經是滬上最著名的「貴族學校」。抗戰勝利後,在花園東側建造磚木結構兩層樓房5間校舍。解放後,初由華東文教委員會接收管理。1950年初,世界學校中學部停辦,校名改為私立世界小學。1956年,上海的私立學校全部改為公辦,私立世界小學更名為淮海路第二小學,校址依舊。1969年淮二小學遷出,校舍改由武康路小學使用。1981年,滬光中學遷入,並在花園南建混合結構的5層教學大樓1幢。現花園已不復存在,故居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使用。1999年6月13日公布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4]。2008年,校名恢復為世界小學。

  「黃公館」現已成為民宅,不對外開放。

人物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革命時期化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漢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創始人之一、辛亥革命武裝起義的主要組織者、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辛亥革命時期,以字黃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2年袁世凱竊國後,黃興辭職赴滬並在此居住。1916年10月31日,黃興在上海寓所病逝。

圖片

建築

往昔

人物 

參考資料